给自己一个敢发声的理由
最近在研究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少见多怪。
直译是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一些词句本没有褒贬之意,只是被后来的人民群众赋予了其他用法。就好像“呵呵”二字在95后这里就变成了对不满的直接表达。
“少见多怪”这词本身颇有洞悉人性的哲学意味。“怪”是奇怪的意思,具体表现却有三种。
怪之,近之。
觉得奇怪,引发兴趣,积极了解。
最近有款火到不行的游戏叫《旅行青蛙》。随着原谅绿霸屏微信,我开始对这只动不动就几天不回家的熊蛙子产生浓厚兴趣。
流行总有它的理由,在阅读了大量的深度解读后,我开始喜欢上这个集青少年人生教育、中青年自我反省以及中老年心灵陪伴意义于一身的单机游戏。
虽然到现在也没有下载,但是我会关注“别人家的蛙”,不当蛙娘当蛙姨我也开心呐。
怪之,观之。
觉得奇怪,隔岸观火,泰然处之。
稍早些火的还有号称3亿流水的大型男友养成游戏《恋与制作人》。不过由于恋情稳定且工作生活上皆有较明确的短期目标,我对这个主题不是很感冒。
我可以接受它,也觉得它有价值。但我不去研究,就静静的看着。
怪之,远之。
觉得奇怪,难以理解,不愿接触。
让男朋友猜化妆品价格是以前流行过的一个梗。直男们面对几百块的护肤品给出80(不能再多了)的价格,一根在他们看来十块钱就能买到的眼线笔却要一百多。
诚然,他们无法理解,也不会去研究到底什么影响了这些东西的价格(除非他是市场营销等相关领域),只需要在媳妇儿开口的时候显得慷慨一些就可以了。
原因是他们不在化妆品的受众群体当中。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专业解释是在消费者行为学课上。老师问大家喜家德(在东北有几百家店的水饺连锁)好不好吃,大多数同学表示肯定,而我却提出异议:我们家的饺子要好吃得多。老师说,我不在喜家德的受众群体当中。
而喜家德水饺之所以改名为喜家德虾仁水饺,也是细分市场,让自己的形象更鲜明。与其让本就不喜的人因模棱两可产生不满,不如大声告诉喜欢的那群人我就这样你快来。这样自然会将很大一部分可能给差评的“圈外人”隔绝出圈子(有种被水饺圈嫌弃的赶脚)。
回归正题。
和世上所有事物一样,这三种“怪”的表现存在即合理,且本身没有对错优劣。区别在于它们的结果导向不同,人们因此对某种事物有了好恶之分。但只要所导向的结果是人所需要的,那么这种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正确的。
所以我认为,是否符合需求是主观判断一件事对或错的主要标准。
而所谓的“规律”可能只是受众比较多的“观点”而已。那我们还怕什么?大声讲啊!因为总有人会跟你一样啊!总有人会跟你不一样啊!有本事就让更多人和你一样啊!
拒绝文化隔离,勇敢为自己发声。
来自一个95后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