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完成”一定好过“完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完成胜于完美这件事,变成了一个政治正确的事情?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稍微提点改进意见,总用人用“要求不要那么严格嘛,先完成再完美;你意见很好,但是有些完美主义,这种思路做事情要不得的…”这种话来堵你的嘴。
每当这个时候,心里就觉得有种万马奔腾的感觉。
🦙 🦙 🦙 🦙 🦙 🦙 🦙 🦙 🦙 🦙 🦙 🦙 🦙 🦙 🦙 🦙 🦙 🦙 🦙 🦙 🦙
追求完美变成过错了?
一个只追求完成的人,知道行动很重要,慌慌张张的开始,潦潦草草的结束,然后带着一副志满意得的样子,四处炫耀自己的行动力;
而真正追求完美的人,对结果心怀敬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会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打磨,即便行动结束,也清楚自己与完美之间的差距而不断改进。
举个例子
当我们作为观众参加音乐会时,是希望看到乐团成员姿态庄重,与观众通过眼神和善交流,表现出对乐器和观众的尊重;
还是所有人都低头进场,站定后,即没有与观众眼神或表情交流,摆置乐器时毛手毛脚,“咚”的一下盖上箱子…
虽然,音乐会的重点在于演奏效果是否优美,但遇到了后者,无论乐手的演奏水平有多高,我们不可能承认这是一个合格的艺术家。
当然有人说,具备上台演出的能力,就已经很好了,完成好过完美嘛,为什么要那么苛责。
但是,我以为,追求完美不是苛责,而是一个态度上的审慎。
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其中的“仁”就是完美的意思。
为什么追求完美?
因为追求完美就是,追求人生成长这个目的本身。
完成不过是,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人,只有在能力不足的时候,才会用“完成好过完美”来鼓励自己。
我们都知道成长,是要去做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但是没有底线的完成,根本不可能锻炼到自己的能力水平,甚至可能都毫不费力。
今天翻10分钟书,就当练习阅读了,完成好过完美;
明天写5分钟文章,就当练习写作了,完成好过完美;
后天对着朋友闲扯20分钟,就当练习演讲了,完成好过完美;
这礼拜下班回家走路10分钟,就当锻炼身体了,完成好过完美
…
好像每天都完成了一些事情,每天都进步了一点点,
但是为什么,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你还是原地踏步,依旧只能看10分钟书,只能写5分钟文章,只能对着朋友闲扯,超过10分钟的路程,走起来面红耳赤....
那所谓的完成好过完美,除了让你自己感觉很好之外,还有什么价值?
也许,你不知道,就连你眼中所谓的完美,在别人眼中也只是刚刚完成。
这是一个工作中发生的真实事件
小A是一个有点刻板的人,因为完美主义,他一直以来做任何事情都有些苛刻。他自己总觉得写作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虽然他没事儿也写写文章,然而读书的越多,越发不敢动笔。
这一天,他所在的V公司有一个重大项目要启动,高层十分重视,成立了特别项目执行小组,营销总监亲自挂帅负责,在项目启动会上,各支持线负责人纷纷表示对项目鼎力支持。因为时间紧,需要同时出三版汇报资料,一个正选,两个备选分别由三组人马分别负责,当时小A也在这个会上,被分配到负责其中一版汇报资料撰写。
虽然时间有限,要写的材料很多,但是小A并没有太多压力,因为他被分配到的这版,被定性为纯粹的辅助文件,说白了,就是炮灰;只是为了辅助正选文件,使其在所有稿件中,脱颖而出的,自己只需要弄明白提交材料的要求,按时准备好相关资料,就能过关。
因此整个项目组的关注重点,也全部都放在正选材料的准备上,六七个人围着正选项目组,期间持续不断的增补评审。
其他两个备选项目,既然是凑数,那么就没什么人在意,只是让小A自己花时间组织编制,要求只有一点,必须按时提交。
因为是炮灰,小A也没打算认真准备,只是在汇报结构和框架上稍微花了些功夫整理。
几天后,所有汇报资料都提交统一评审,而此时正选材料也已经修修补补改了七八次。
但是评审的结果,却令人哭笑不得,整个委员会对小A递交的材料赞叹不已,认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是三份之中最好的….
于是,整个项目组不得不提前把小A从项目组移出,而后项目组的工作重心,除了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正选汇报资料的质量水平,还得同时研究如何降低小A负责的汇报质量。。。
其实完美也好,完成也罢,对于成长和前进这个大主题,不过是左腿和右脚之别,关键的核心是在于是否有持续成长的动力和不断反省的思考。
人生成长要唯一要关注的是,不断反馈与修正。
你只有用追求完美的心态,去觉知问题,再用不断完成的行动,去纠正行为,两者循环往复,不断累加,才能开启成长的飞轮。
完成只是一个过程,学到东西才是行动的终点。
这次的完成能够叠加,并影响到下次的行动,才具备真正的价值。
而这个累加的清单,也就是你的价值清单。
完美并不是我们要求的目的,它只不过是人生一种无法企及的极高境界,我们追求它,就是为了完善自己,不断地向着完美努力。我认为,只要你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你就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