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过的不尽兴

2016-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耳东
图/文 By 耳东

为什么你过的不尽兴,为什么你活的一点都不痛快?这个问题你应该比我思考过更多次吧。因为你家没钱,因为你爹不是李刚,因为你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所以你活在热闹的角落中,坐在咖啡店的对面吃着地沟油炸的油条喝着兑水的牛奶,没有好工作,不能出去旅行,不能在友圈发照片装B说去过澳大利亚。总之就你特么是个例外,全世界的人民都过得比你好,你穷的不敢抬起头看迪拜的乞丐。

如果单纯的因为以上,你活的不痛快。那我也只能潇洒的告诉你两字:活该。你家没钱你不会赚?你爹不是李刚,你不会变成李刚?你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你不会努力变成官一代富一代,最不济你嫁(或娶)官二代富二代也行啊,你没本事怪谁?

彼得·海勒斯在写《江城》时二十九岁。在序言中,彼得是这么说的:在美国,一个人二十多岁跟父母住在一起,尤其还没有工作,会被认为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彼得在担心他何去何从,最终在父母的支持下抛开顾虑,得以安心开始写作。经过一系列障碍后,《江城》获得了认可。既然不能周全,不如抛开一切羁绊,专心于一件事情。

1996年彼得刚来到中国,顺江而到涪陵时并不是尽兴的,想象的中国与现实中的中国不是一个中国,这里不止贫穷落后,公寓外的嘈杂声,建筑外墙上的标语,走到街上的注目礼,甚至一些戏谑的词语,酒桌上的小九九,教学上的问题,这都让彼得无所适从,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会是这样,这些事情会这样发生。

可是生活不是抱怨就可以变好的,那个时候没有朋友圈,也没有知乎、微博。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真是哔了狗了。彼得开始去乡间跑步,努力学习汉语,与自己的学生沟通,与饭馆的黄姓一家人交朋友,慢慢的生活竟也不是那么糟糕,出租车的声音似乎不再那么刺耳,人们的注目礼也开始变得和善,教学也变得容易且有趣味。

其实,彼得就是你我,没有不尽兴的生活,只有不尽兴的自己。我见过一对30岁左右的聋哑夫妇,开着柴油三轮车到较远的村子里收废品,他们脸上的热忱和笑容,让我觉得生活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不是诗和远方,而是我们在一起收废品也很开心。

只要你内心富足,柴米油盐也是诗和远方。


真正的开心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而不是你说你很快乐,别再发什么:外表看起来很快乐,而内心的痛苦谁知道这种朋友圈了,因为看到你这样的状态我只想嘲笑你,对,我只想嘲笑你。要痛苦你就认认真真的痛苦,要高兴就认认真真的高兴。就是因为痛的不彻底,所以也不能高兴的理所当然。

不管你富甲一方还是衣衫褴褛,尽情的做你自己,尽兴一点。生命原本是一场体验,你何必唧唧歪歪让人讨厌,要么努力改变,要么闭嘴不言。就像被强奸时,要么享受要么反抗,别半推半就的,这样既没有用心享受也没有用尽全部力气反抗。白白浪费这样的机会好可惜,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被强奸的。(好吧,我应该说的委婉点的)

毕业之后我差不多就属于一种被强奸的状态,工作在不停的换换你这份工作居然做了三个月?好神奇。其实刚开始我觉得自己还不错啊,毕竟年轻,我可以尝试很多东西。之后我就意识到自己这种盲目带来的苦果,毕业两年一事无成,既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深入研究,也没有在某一方向认真尽力,到最后身心疲惫,只想逃。

于是看到有同事离职后去了北京,天天在朋友圈不是参加了大咖分享会,就是去欣赏了音乐剧。我看着这个羡慕啊,追着好几条街问人家怎么在帝都找到工作的,在帝都吃饭租房要花多少钱呐,也不知道同事哪来的耐心都为我一一解答了。你以为我就颠颠的去了么,NO!我他么的内心开始纠结啊,我不是学经济的,帝都那么大,万一我在帝都混不好怎么办,到时候再回来好丢脸啊。可是我要是不去的话,待在这里一点前途都没有好吗?挣扎了三个月后又看到另外一个同事带着他女票也去了西安,我又巴巴的看着人家,蠢蠢欲动了。最终我还是哪也没有走,我留在了这里。

如果心不定,走到哪儿都是流浪和奔波。与其这样,不如不去考虑我要去哪儿,而是考虑我如何把手头的事情做好。生活不是看到别人过的好不好来评判自己是否幸福,而是内心安定,即使吃个麻辣烫也觉得自己是在享受海底捞的服务。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挣扎,也走不出自己的世界,不如静下来,我们认认真真的接受这个痛苦的过程,什么时候这个痛过了,什么时候我们再开始。不要再巴巴的望着别人的生活,彼得也好,聋哑夫妇也好,都是从接受自己开始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