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拥抱大数据的正确姿势
工匠精神是教育信息化岗位的最真实写照,如何发挥工匠精神助力大数据在高校的探索与实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以下内容节选自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沈富可老师在金智教育线下训练营分享的“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与探索实践”主题报告。
回到我们主题大数据如何在教育行业落地主题上,我想探讨的话题是在大数据前面再加两个字:教育大数据。
教育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哪些数据是教育大数据,除了数据库中人员的基本信息、除了学生成绩信息,还有哪些信息是教育大数据?如何沉淀有价值数据?
成长、意义导向,成立数据联盟
1、从成长切入,追求意义、价值导向
我们首先得看看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哪些数据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讲是有意义的,从学校管理服务角度是有意义的,从整个社会评价体系角度是有意义。
第一,要清楚在顶层设计时精心考虑哪些数据。随着理解的不断深入,教育大数据的数据维度会逐步明晰。
第二,是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这个问题阿里同行已经提过,不再赘述。
第三,教育大数据科学理论的突破,大数据并非是技术上的问题。大数据分析是为了最终目标服务的,为了实现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模型支撑?通过不断验证使得模型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能够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
2、成立数据科学和数据联盟,完善数据源
数据科学和数据联盟的成立是源于数据源,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源不是在信息系统里面,如:学生在校内外的很多行为数据,开课数据在系统里面有,而课程培养体系之外的数据系统里没有;还有很多数据来自于互联网,更甚至要收集用户的部分线下行为;从数据源角度来讲,仅局限在校内是不够的。
另外从技术模型上来看,更需要联盟形式,使得模型越来越完善。联盟的成立就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把系统做得越来越完善。如果我们能从技术上解决教育大数据问题,且跟学校教育目标有一定契合,完全可以在国外杂志和会议中发表观点或论文。
高校看待大数据的正确心态——回归价值
回归高校大数据对教育信息化所产生的价值,就要触及高校为什么要做信息化的这个本质问题上来了——那就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决策。
大数据对于高校教育信息化价值其中最高理想是决策,通过对业务数据360度分析呈现其决策支持价值。数据梳理过程中必须面向目标,摸清背后问题,理清背后挑战,再梳理出有价值数据,进而服务于决策和管理、服务改进。
高校拥抱大数据的三要素——人、财、物
拥抱三要素
第一,要有技术团队,要有业务团队,要有专业人才;
第二,要有财,除了建设和费用外,要创造好基础环境让学校自身信息化团队可以全身心投入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中。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于信息化人员团队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信息化部门在学校里面属于教辅部门,在信息化业内有一定影响力量,但在学校的决策层面是说不上话,而这个问题需要其他部门一起形成共识、共同来探讨。
第三,还得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数据。
顶层设计信息化顶层设计视角规划、设计、实现大数据路径与价值。
1、数据治理思路切入;
这里有3个关键词供大家区分管理和治理的不同概念。第一,管理更多是单向,我来规划你来做,治理是多主体参与共同解决问题,而仅仅是我们业内这些人去做是不够的,需要把其他部门一起纳入进来,把做得好的那批人拉进来共同推动,这才是信息办的价值。第二,参与过程中要形成共识,你要干的事和我要干的事都是为了做好学校信息化;第三,在多主体参与情况下,大家形成共识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潜力,这样职能部门配合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以这样的思路做规划、做实施、讨论问题将事半功倍。
2、数据标准、数据管理办法和机制;
3、数据安全、数据隐私;
4、探索价值,就是数据挖掘分析,如何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决策。
借势“互联网+”和“智慧校园”大势,驱动高校大数据发展。
大数据分析一定让学校决策层看到效果,然后再投入再建设再扩大再深化。应用前景,需要借助“互联网+”和“智慧校园”大势,先把应用框架搭建起来,再在这环境下找不同的切入点延伸。
切入点应用包括:
教学支撑和应用 教学支撑和应用(续) 决策支持 服务支持数据存储 数据使用 数据流转 数据安全搞定5大关键环节,大数据成效事半功倍
这里需要强调“统一接口”重要性,不同合作伙伴进行数据分享时,不应该采取开一个后台数据库账号进行数据库表格共享的方法,这种做法不够标准化。而校内信息化团队很重要工作就是:数据接口封装标准化及基础服务的标准化。
信息化团队在思路、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怀着开放心态、提供一个开放平台,让更多人、合作伙伴共同加入完善教育信息化。
大数据平台逻辑架构那些在用的作业系统一定要和数据分析系统相对隔离,千万不能因为大数据分析去影响在用的作业系统。信息中心要掌握的是中心数据库,涵盖机器数据、业务数据等数据,通过分析数据集融合打造数据中心,进而沉淀数据为决策分析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