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
告别过去,活出真正的自己!

美国卡罗尔·德韦克著作《终身成长》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将帮助我们获得成长,达成目标。
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1、对自身评价的准确度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养,所以对自己的现有水平,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同时,由于以学习为目标,他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对成功的看法
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3、对失败的看法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即便失败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还能从中学习和受益。
4、对努力的看法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觉得,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们欣赏天赋,更崇尚努力。
二、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帮助人们发展能力?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能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并乐于向同伴学习。这将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取得成绩。
案例:加菲尔德高中的差生逆袭
加菲尔德高中,是洛杉矶的一所低收入学校,大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它被认为是当地最差的高中之一。这里的学生拒绝学习,老师也无可奈何。
杰米·埃斯卡兰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开始教这些孩子大学水平的微积分。运用成长型思维,他总是思考怎么去教、怎样才能教得最好,而不是关注自己会不会教、他们能不能学会。
后来,他不仅教会了这些学生微积分,还让他们在全国数学考试中取得了领先成绩。这一事迹,便是电影《为人师表》的原型。
三、思维模式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1、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学习、努力和自我提高。这也是冠军运动员的共性。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能给人以动力、经验和教训,让你变得更好。
在体育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掌控自己走向成功和保持成功的过程。
总之,冠军思维模式,就是相信成功可以通过努力争取的成长型思维。
案例:著名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
许多人只知道乔丹是体育界明星,却鲜有人知道他一路走来背后的故事。
在高中时,乔丹被校队淘汰了。他沮丧地回家向母亲倾诉。他的母亲说,那就回校好好训练。从此以后,他每天早上6点离开家到校练习。上大学时,进一步训练防守、控球和投篮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输了比赛,他会在赛后更加努力练习。即使赢了比赛,他也会对不满意的地方作出调整。
后来,因为年龄原因,他的体力和灵活度不如以前。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他更加注重协调性和动作的训练,以此保持良好的状态。他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无法接受从不去尝试。
2、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领导力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的墓志铭是:长眠于此的人,能把比他更优秀的人才招至麾下。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无论看待自己或他人,他们都相信人具有发展潜能。对他们而言,经营公司不是为了突显优越,而是为了促进自己、员工和整个企业的成长。
案例:杰克·韦尔奇的倾听和协作
1980年,杰克·韦尔奇接管通用电气,当时这家公司价值140亿美元。20年后,通用电气估值高达49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韦尔奇的经营之道,随处可见成长型思维的表现。比如他会主动接触在一线工作的员工,向他们了解公司状况;他会到流水线上听取工人们的意见。韦尔奇认为,这些工人是他应该尊重和学习的对象。
另外,他十分重视团队协作。在韦尔奇的自传里,他说:“我不喜欢第一人称,我人生中几乎所有的事,都是和别人一起完成的……你在书中看到的‘我’,指的都是我所有的同事、朋友,和一些可能被我漏掉的人。”
3、人际关系:人们相处的思维模式
恋爱关系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一切都可以培养。他们相信健康长久的两性关系,需要彼此磨合,共同努力。
四、家长或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1、掌握称赞的方法
对的称赞方式,不是去夸奖孩子的能力,而是去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是夸他们聪明,而是要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比如这样夸奖:“你的进步说明你真的很努力。你反复复习,划出重点,一遍遍做测试。你的方法确实奏效了。”
2、正确面对孩子遇到的挫折
父母应该对挫折表现出兴趣,引导孩子面对和处理挫折,把挫折视作学习的好机会。
3、重视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关注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研究表明,如果老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他们会更相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我的感受:
改变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观念、认知已在我们的大脑中运行了很多年。
改变是痛苦的,我们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未知作斗争。
但正如作者所说,改变也许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