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点燃反农奴制火种的杰作——读《猎人手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4269/c0f062da96ed5655.jpeg)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正处于解放运动初期,正酝酿着希望实现农奴制改革的社会要求。屠格涅夫的《猎人手记》问世。这部杰作点燃了火种,向农奴制度发出一阵猛烈的炮火,在整个俄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屠格涅夫出生在一个世袭贵族家庭,父亲早亡,母亲个性怪僻,专横跋扈,经常无情地惩罚家仆和农奴。屠格涅夫同情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对母亲的做法不满,后来母子不合,母亲拒绝对他经济上的接济。因此,他一度靠稿费维持生计。后来,母亲去世,他继承了母亲的遗产,才有了独立的经济生活。真正走上文学道路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別林斯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美学观点,发展了自己的艺术鉴别力和欣赏能力,加深了自己对优美和谐的俄罗斯语言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以新的姿态,跨入到文学创作的新阶段。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4269/58aefd60c5070866.jpeg)
《猎人手记》是一本充满诗意的散文集或者是散文笔调的小说。作者以一个猎人的身份,随手记下他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农村各种各样的人物、生活图景和自然风光。二十五篇文二十五段故事,好像显得有些零碎,其实不然,它描绘了十九世纪中叶俄国农村的贫困、落后和愚昧,抨击了农奴制度的黑暗与罪恶这些大背景;它生动地塑造了一系列劳动者形象——农奴、侍仆、杂役、猎人、守林人、马车夫、民间歌手、牧童、少女、老人和青年,他(她)们受尽压迫与凌辱,心地善良,淳朴勤劳。比如《村长》、《活干尸》、《死》和《来自美丽的梅奇河畔的卡西亚》等等。同时还刻画出贵族、地主的虚伪无耻、凶狠残暴、极端自私、贪婪乖僻的逼真肖像。比如《独院小地主奥夫夏尼科夫》、《切尔托普汉诺夫的没落》、《两个地主》和《账房》等等。这两种阶级形成了鲜明地对立面——农奴和农奴主。因此,本书的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读完深刻认识到十九世纪中叶的农奴制的丑恶和不合理,竭力主张及早改革。正因为《猎人手记》有这样明显的倾向性,当时的俄国沙皇政府籍故把屠格涅夫逮捕押送到他的故乡并加以监视。
《猎人手记》的成功发表,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有一件趣事:当屠格涅夫在一个小站台候车时,有两个年轻人向他走来,从他们的穿着举止,象是市民或工人。其中一人问道:“您就是写《屠格涅夫》的那个人吗?”“是我。”他们两人当即脱帽,深深地向他鞠躬。其中一人说:“以全俄罗斯大众的名义向您表示敬意和感谢。”
![](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4269/95225f9d3d3b43d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