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学会忍耐,学会求同存异
作为一名90后,我应该属于那种目前比较失败,七大姑八大姨比较操心的那类。长了这么大,和我同龄的人都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要多春风得意就有多得意。甚至比我小的都结婚生子了,在老家来看,不结婚或者结婚晚,父母就会担心焦虑,感觉比别人低一等。无奈,我现在感觉自己还是孩子,完全没有为人妻为人母的资格。曾经和父母透漏过自己可能不会结婚太早,当时可能感觉无所谓,后来发现爸爸妈妈有点着急了,而我听到他们说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着,我的急脾气就会上来,像吃了火药一般噌噌把他们的话堵回去,再碰上小心眼的爸爸,我就被作为不懂事的表率。
回看我现在的变化,应该追溯到自己的专业-----心理学,再加上自己的观察和工作经验,别人的经历,才有了我现在的模样。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位姐姐告诉我,我们应该去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要学会信任,这样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在武志红和曾奇峰老师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在马董身上,我学会了人要善良,同时自己也要成长;在李柠身上,我学会了表面高冷的人都有一颗受伤的心,要学会通过表面看实质。
既然学了心理学,我发现我帮得了别人,却无法帮助自己的父母。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勤劳,善良,实在,可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在我的印象中,妈妈一直在工作上班,家务农活一手操劳,很少抱怨,一心为了我们三个孩子,但是慢慢老了,就会啰嗦絮叨。之前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我明白了,是因为妈妈意识到自己年龄大了,有心无力,但是却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要不然会被担心无用,尤其是自己孩子还没结婚的情况下,妈妈不敢放松。
我的爸爸现在五十多岁,家里家底薄,年轻没少吃苦,家里也没有叔叔伯伯可以帮忙的,心里一直比较自卑,一直希望我们几个孩子能够争口气。在他们的认知里,读书就能改变命运。潜移默化之下,小时候的我也以为只要上了大学就能有很多钱来孝敬他们。结果等我大学毕业了,发现大学生一大把,考研的考研的,销售的销售的,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多么的简单。进入社会后,发现有些人很善良,但是并没有得到认可,有些人溜须拍马,反而挺吃香。我害怕自己变得世故,所以给自己写了座右铭“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真正的善良”,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引导孩子要正直善良,但是我们班的孩子却因此吃了不少无辜的苦~
对于爸爸而言,年龄越来越大,力气也不如之前了,但是孩子还没进入他们眼中的“稳定”,而我也没有像他想象中给他们送大把大把钞票,感觉自己作为父母很是憋屈,实在难过就会朝妈妈撒气,转脸就会对我很好,但是老爸从来不知道,我只是希望爸爸妈妈两人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就好,对孩子不用太担心,毕竟孩子越来越大是可以独立的。
结合我现在的认知和经验,对爸爸妈妈的做法会有很多的看不惯,总想用个一二三,黑白说个透彻,后来在《易经》中了解,父母有错,委婉提过不接受,自己就要包容,后来想了想,也是自己的不足,如果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带着父母开阔眼界,提高认识,他们也许就明白自己女儿的想法了,也不会和其他人来比较了。
人都是过着过着越来越通彻,学会感恩,学会包容,也就学会了成长,你们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们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成长就是学会忍耐,学会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