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犯了三个错误,你做对沟通第一步了吗?

2020-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桃子时空

桃子日记20200517

送儿子去学校的路上,是难得的属于我们两人单独相处的时间。

因为弥足珍贵,更渴望能够好好利用这个时间和他好好聊聊。

却不知不觉中犯了三个错误,让谈话变得不欢而散————

第一:遗漏。

谈话是从孩子带智能手机去学校。孩子觉得同寝室其他同学都带去了,他不带很尴尬。然后我问,“我听到你说,同学带了,所以你也想带手机,是吗?”

“是的。”

这时候我被情绪控制了,因为我认为孩子违发学校规定不可以,就没有去倾听他的感受。所以接下来的话就变成了指责。

“那你不是被别人控制了吗?你是你同学吗?”

儿子说,“你又断章取义了。”(这话不止一次提醒我)

我的心去到了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忘记了停下来去倾听。

这时候对话就进入了反驳模式————

儿子说,“我不喜欢被控制,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问,“每个人都只想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觉得这样会是什么样的?那还需要法治来规范社会秩序干嘛呢?”

儿子这时候就会说,“你只听一半话,但凡一个正常人,当然不会做违法的事。你就喜欢断章取义……”

只听一半,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是:将回顾自己听到的话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无意识地遗漏,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同意或者不会同意的事情。正如我不能同意他带手机去学校。

这就是第二错误:反驳

当一开始我没有在内心停下来,没有把心放在准备倾听时,而是因为担心而着急想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他,即使这些话是对的,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他就会启动心理防御,容易造成对抗。

比如我们聊到作息时间安排,儿子说,“晚上没必要必须几点睡觉,重要的是保证睡眠的时间,不是吗?”

我着急着想要他做到早睡早起,忍不住就为自己的观点辩解,比如“遵循自然万物的作息规律。”小时候他读过《黄帝内经》,知道子时肝经当令,要休息。

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如今他更多的是受同伴影响,他说到在寝室里熄灯时间已经无法约束他们。

如果我还是一味想要说服,那么注定是不愉快的谈话,因为他不想有一丝被控制的感觉。

比如我一旦使用“我觉得”,儿子就开始炸毛了,“那是的你觉得,我不这么觉得。”

在过去和家长分享时说到过,使用“觉得”这个词是徒劳。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反驳别人的方式,就像在说:“这是你相信的,不是我,也不是其他别的人。”其他常见的被用来含蓄的表示我不同意的短语,包括“你相信”、“你的观点是”以及“你认为”。

为什么不能使用这些短语呢?

你可以体会一下,似乎都在建立一种对立面,最后变成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当作事实。这个时候人们变得很武断。

这时候就犯下第三错误:反抗

这时候站在各自立场辩解,即使你暗示有解释的空间,都会引来抵触性回答,比如:“反正你听不进去,反正你就是这么认为,反正我说了也没用……”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就是在对方还没有感觉到你在听他说话或者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的时候,表示出和他有同感的话,就会让人觉得你有点盛气凌人的味道。

正确的做法是:尝试使用反思性倾听,让对方相信你真的在努力理解他的观点,不加任何评论或没有任何异议反思自己对对方的理解。表达的方式比如:我听到你这样说……,我想知道我是不是弄清楚了?

然后带着关心了解他的感受,进入沟通的第二步: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

你做对沟通第一步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