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好选择》

2022-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你好凉白开

一本很棒的书,相见恨晚,这是我看完的最大感受,作者太懂我的迷茫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问自己,二本、大龄、自卑、社恐、高敏感、无一技之长的我该如何在这内卷、充斥着焦虑、中年危机的环境中艰难存活?

社交媒体打乱了人们正常平和的心态,使更多人知道自己不知道,互联网聚集了一大批行业精英,全世界仿佛只剩自己是loser。整天有各种各样的念头,考研、学英语、减肥,什么都想做,上午踌躇满志,下午就失去了人生方向。摆在面前的选择看起来那么多又好像条条都是死路。如何在人生洪河中做自己的摆渡人?作者给了很多思路。

1、我该考研吗?

近几年掀起一股考研热,抖音、微博、似乎几乎人人硕士学历起,不是985就是211,于是进修学历就成了很多人下意识的选择。有段时间我也跃跃欲试,只为心中那莫名的“学历自卑”,为了逃避工作压力,要真问想考哪所学校,什么专业,对未来有什么想法,我也不知道。

在学历进修这件事上是有两种思路的:

思路一,进修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学历获得自己想要的岗位。如果是这个思路那肯定得先有明确的岗位或方向,再准备读书。

思路二,读书就是自己未完成的一件事,读书本身就是目的和想要实现的梦想,这也没问题。但不应该将各种情况混为一谈,尤其是自己稀里糊涂什么都没想清楚的情况下就去进修,家庭条件允许的话没问题,要是本来就不富裕还要投入这么多时间和金钱,性价比实在是有些低。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所以,果断抛弃那些没有目标的盲目努力,坚持那些有具体产出的持续行动吧。

2、我对未来很迷茫,怎么办?

“我对未来很不确定,对自己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有人说要做喜欢的工作,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人说工作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我对未来很迷茫,怎么办?”

这个问题简直问到了我的心坎上,年年写下目标,财务自由,买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具体操作性呢?无解!迷茫无非就是缺乏方向、缺乏目标、缺乏路径。

转换思维,我们应该以“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付出”为方向。具体的语言结构就是:帮助什么人解决什么问题?给什么人带来什么价值?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带领你走出迷雾。

至今迷茫,只是因为我至今不想付出。愚者不努力,懒人盼巅峰!要么是苦练成为高手再出去打,要么就在残酷的打架中成为能打的高手。世上没有平坦的路径。所以,选择无非是要选门槛高的,还是竞争激烈的。

3、听了很多课,看了很多书,为什么生活还是没有大的改变?

“我对学习的热情总是一阵一阵的,平时工作之余,也报名学习了很多课程,比如英语、演讲之类的课程。但是总是坚持不下来。我也下了很大的决心,结果大多数课程都是不了了之,我听了很多课,看了很多书,为什么生活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

是我本人无疑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今天看两页书,明天背两个单词,《朗读者》热播的时候,我甚至还看了两本诗词文集,幻想自己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网上有个段子,缓解现代年轻人焦虑的三大行为是:学英语、办健身卡和买书。不巧我都干过,这种学习买的就是一种“成长感”,也就是作者提到的“消费型”学习。而对应的,“生产型”学习更具功利性。学习并无好坏之分,消费型学习可以缓解焦虑和增强自信;而生产型学习可以增加收入,改变生活。我们需要平衡这两者,让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幼年的时候我们学习的大多数东西都不会直接产生价值,比如学会某个技能,赚到钱。所以,小时候大部分的学习都是一种消费:通过学习,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建立自信,寻找并确定兴趣;老年的时候我们也会学很多东西,广场舞、书法、绘画、乐器......这个年纪学这些东西,更多的是为了保持学习的自信心,发现生活乐趣,甚至是消磨时间。

在学习上,最可怕的是把这两条曲线弄反了。小时候无论学什么都特别功利:学这个能加分吗?学那个以后能养活自己吗?凡是没用的一律都不准学。结果长大了又不肯面对现实:快30岁了才开始追求学习的成长感,但不能给别人带来价值,在焦虑和满足中摇来摇去。

★消费型学习是建立自信的手段,结果都是指向解决自己的问题。

★生产型学习是增加收入的手段,结果都是指向解决别人的问题。

★青壮年多生产型学习,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今天就先到这啦,很喜欢一句话,迷茫时看书,焦虑时运动,独处时思考,治愈90%不开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