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一曲悲歌话凄凉!

2023-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棱镜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是明末名将袁崇焕被处及刑时口占的《绝命诗》。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一说为广西梧州藤县),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

他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但更让人震惊的是,他死后,全城百姓受到朝廷的蛊惑,都争先买他的肉吃,边吃边骂。

一名文武双全、忠勇无双的爱国名将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书名:《大明祭》

作者:郑浩

出版:金城出版社

《大明祭》这本历史小说,以正史作为故事线索,从崇祯即位开始写起,到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歪脖子树上,大明结束为时间线索。深入刻画了崇祯的多疑,毛文龙的匪气,以及袁崇焕的英勇和不屈。

用细微的语言和人物个性的描述,清晰地给出了忠勇的爱国名将袁崇焕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断头台的。其中,让权谋和人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但历史事件大多都是反的,崇祯等到无人可以用的时候,就算自缢在歪脖子树上时身边也只有一个太监跟随。读完长叹一声,这一曲悲歌,是多么凄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