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站电磁辐射测量与防护
关键词:5G、基站辐射、辐射防护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从第二代GSM到第五代5G,科学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进步推动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每一次通信技术更新代表着移动数据信息的革命.我们对这些数据信息加工利用,使得我们的工作或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美好,5G使我们生活变得便利的同时也加重了环境中的电磁污染(EMR),人体长期暴露处于高复杂电磁环境下可能会引起未知潜在的健康风险,5G带来的当下便利生活,美好生活的未来,不应伤本。
1.高复杂电磁环境简单介绍
无线电信号有频谱即有频率,不同信号采用不同频率进行传输。某空间环境下(睡眠环境)多频率无线信号共存,互不干扰。不同频率信号电磁波同时作用于人体,不同人群其自我调节的免疫系统不尽相同,(如:婴幼儿、青年、老年、电磁敏感人群、带有起搏器设备等等),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健康风险.
办公生活环境下,我们常接触的无线电波信号有:
1.广播系统(AM、FM、电视广播、卫星广播)
2.移动通信(2G、3G、4G、5G、直放站)
3.专用类型(气象雷达、GPS、北斗、公安通信、工科医)
4.家庭设备(WIFI、智能家居设备、微波炉、节能灯)
5.电力系统(高压线、变电站、配电房)等等
复杂电磁环境具有几个特点:
1.共存性;有用的无线电波信号又是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
2.可预性;移动通信、工业通信、无线互联、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基站建设....
3.可控不可治;可对局部(睡眠环境)电磁辐射环境进行防护,减少其局部环境内的电磁辐射污染,无法完全治理消除。
4.复杂性;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来源多样话,非单一污染源,频率宽无线电信号多.电磁辐射路径多样.
2. 标准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
人体肌理存在非常微弱的小电流,医学上利用其进行体检或理疗(比如心电图、手握式体检仪器),科研机构对脑电波的研究等等.
电磁波对生物肌体细胞起“加热”作用。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使肌体升温,如果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体温的调节无法把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进而引发各种症状,这被称为热效应,常表现为头晕、失眠、键完等亚健康症状。
我们国家关于环境电磁辐射标准有:环境类、职业卫生类、军用、质检等等。
我们接触最多的标准是环境 GB8702-2014 (GB9175-88,2014年作废)。
每个国家的标准都不一致,国际上有很多科研机构,都会给出相应的试验。
如:ICNIRP (国际非电离防护委员会)、TCO(关注低频比较多)等等!
德国健康住宅标准Building Biology(建筑生物生机规范)建议,室内环境如睡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中电磁波干扰强度如下表:
3. 5G基站辐射定量计算分析
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与输出功率P、发射天线增益G和距离R有直接关系.
分析基站电磁辐射伤害时,用安全距离R来衡量。
假设5G基站天线发射输出平均功率(Pav)为:20W,即Pav=20W
基站天线增益(G)为11,即G=11
辐射安全密度为0.4W/m²
5G基站电磁波辐射强度如下式:
5G基站安全距离R为大于6.6m
注:辐射安全密度限值自GB8702-2014,频率范围30-3000MHz对于功率密度值.
中国移动5G频率范围:2515-2675MHz 、4800-4900MHz
中国联通5G频率范围:3500-3600MHz
中国电信5G频率范围:3400-3500MHz
1V/m 左右深圳华强北电子步行街电磁辐射测量
(测试仪器:10M-6G电磁频谱、680M-10G对周天线)
4. 对环境本底的影响现有无线通信网络,采用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波(移动通信发射基站、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家用电器及无线设备(WIFI、智能家居、无线监控),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电磁环境及其高电磁辐射环境本底值。5G基站的建设使环境本底值变的更高更复杂。
5. 减少辐射的防护措施
预防或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根本出发点就是减少人体所在位置的电磁辐射强度,使其伤害和无线生活便利处于平衡,不因电磁波辐射伤本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享受无线生活带来的便利。我们的睡眠环境可按照尽可能的减少暴露值的原则(RULL)进行防护.
依据不同电磁波辐射强度采取适当的屏蔽,请参阅以下建议屏蔽规划方案
总结:
使用电磁频谱的方式对5G基站电磁辐射进行测量,测量值小于国家标准GB8702-2014,12V/m的标准限值。
对环境电磁辐射需要科学认识,合理防护。其合理适当的对环境电磁辐射进行防护可以避免其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为未来美好生活奠定健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