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不沾衣
人间的四月天总是这样“万紫千红休巧笑,人间春色在檀心”的风雅与情深。
而每一个清明,似乎也应该要落一场雨,或者下一场桃花雪。在旧时光里与老友叙旧,甚至是与逝去的故人在梦里相逢,才会将心中的哀与思念寄托的淋漓。
这个清明,深圳无雨,阳光有些微暖,令人不禁只想到姹紫嫣红开遍的春色。
一盏清茗相伴,无知无觉中就忘却了人生的浮浮沉沉,一杯春水清冽,令人心怡,喝到心静,明心见性。
大约从记事时起,便是知晓清明这一天也叫寒食节。
清明的前一天,母亲便烙好了面饼,早早煮一盆鸡蛋,这一天便再不着一分烟火。饿了就饼卷鸡蛋,也就是一天的伙食了。
现在想来是清苦的,可是那时刚刚解决了温饱,能有面饼鸡蛋都已经是无上奢侈了。
对于小孩子们盼望的原因,当然不只是可以犒劳自己,可以拿鸡蛋染得红红绿绿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更是清明这天每家每户都要结一个秋千。
坐在秋千上,摇摇曳曳,飘飘然然,就如穿花绕枝的蝴蝶,翩然飞舞,一串串的欢声笑语便也飘荡在小村的上空,袅袅不绝。
这一天,人们更愿意三三两两结伴到野外踏青去。
春柳如丝,桃李芳菲,花开正盛,如烟似霞,溪水声喧,远山如黛,便是野花也齐整整的开出了花朵,在春风中书写无尽的欢欣。
纵使有早开的花落下,也是花枝蔽空、花瓣覆地,漫步其中,花雨纷纷,披一身的落红,被芬芳氤氲欲醉,更一番“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诗意盎然了。
既然有一个假期总不能随便就辜负了。
先生定了去一个朋友开的农场,可以摘菜,可以住宿。想一下,再回归一下农村的生活也是不错,便心下欣然。
这是一处远离都市坐落在青山脚下的小村。
村子并不大,掩在一片片绿云般的荔枝林中,曲径通幽,却也别有一番沉静滋味。
车停在一处矮墙的院落前的荔枝树下,前面便是一处沟渠围绕的大片菜地。
一下车就闻到了如蜜糖一般香甜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细细找寻才知那是荔枝花的香气。
只是没有想到那如小米粒般密密匝匝的小花,会有如此馥郁的花香,清甜沁心。
再细细看去那小花朵的蜜汁居然流淌了出来,在阳光下泛着星星点点的光。拿手指轻触一下,粘稠的蜜汁便粘在指尖,甜润清香。
菜地里的各色蔬菜在阳光下舒展着绿色的生机,微风拂过,淡淡的农家肥的臭和着青草的香,就这样入鼻。抬头便有稍远处的连绵青山入眼,一份悠然恬静的田园感觉入怀,确实这就是农村的味道了。
入住的小院子铺了青石板的路,蜿蜒在几颗高大怒放的荔枝树间,枝叶蔽日,庭院深深,美其名曰:日落而栖。
入住的二楼陈设简单,两张宽宽大大的竹床,原木长条的几凳,小小的窗子,两边挂着驱蚊的香包,暗绿的窗纱,将室内映衬的更加清幽。
推开窗页,荔枝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深深吸一口气,这就算回归自然了吧。
出了房间是一处厅堂,原木的茶桌,原木的条凳,虽有茶具,可惜忘记了带茶,竟是不能在这悠闲的所在体会一下煮水烹茶的惬意。
两扇厚重的木质门,古朴的铜环,可惜少了两幅门板上的对联,显得有点欠缺了。
门外是回合的阳台,有竹椅可以闲坐。对面围墙外便是一株高大的枇杷树,一方春水微漾的水塘,一丛丛的野草闲花,有风拂过,微微的熏染。
转到阳台的另一端,便可远眺一下群山绿地。若有若无的青烟飘忽在山间,仿佛天上人间就在那云上。
晚饭是几个简单的青菜,更有先生亲自下厨烹饪的全鸡,几杯红酒,一碗白饭,居然令家人感到无比的满足。
夜色渐浓,因为入睡还早,便沿着村子有路灯的村路漫步。路边皆是探出荔林的荔枝树枝,甜润的花香在夜色的宁静中愈发感觉浓郁。
大约这里的村民都遵循着日落而栖的生活方式吧,一路走来并不见一个人影。偶然有灯火从小院深处透射出来,昏黄且安祥。
耳际除却自己的脚步声,偶然与家人的几句对话,便只有天籁下林间的小虫呢喃,或者几声并不响亮的蛙鸣。
微凉的夜风,宝石般的天幕,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四野寂寂,安静的令人几欲流泪。
忽然一下想起了那首《乌兰巴托的夜》。
乌兰巴托的夜是那么静,那么静,连风都听不到…此刻这里的夜也是那么静,那么静。
此际,脑海中能够表达便只是这一个字:静!无可替代。
就如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与圆,看似平常,却是最值得细细品味,余韵留香。
漫漫沧海,悠悠河山,最是草木年年如故,陪伴千年明月,四海八荒,亦可从容。
此刻,在这最贴近自然的山野,守着流年,陪着草木,花落不惊,从容淡远,亦可虚度时光,亦可修炼心境,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