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静一静
这几天我借宿在好友同事小朱家里。晚上回到住处,我打开门,客厅灯亮着,却没有声响。
难道早晨忘记关灯了?如果小朱在家,肯定是热热闹闹的:电视的,音乐的,各种生活的声音。
平时吵吵闹闹犹如开心果的小朱,安静这个词,真不属于她。
出乎我的意料,卧室传来一声“你回来啦”。我走进客厅,看到小朱一人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小朱微笑着对我说:我今天心情不好。我写点东西。
潜台词我懂:你自己忙你的,不用管我啦。
我悄悄点点头,坐在小朱的对面,打开自己的电脑,准备码字。
不一会儿,有人给小朱电话,听上去貌似是要叫小朱出去吃饭。
小朱还是平时正常的语气:哎呀我不去啦,你们去吧,我不吃啦。我今天状态不好,别影响你们吃饭。
对方依然不放弃,不停劝说。
我悄悄看向小朱。她看上去还是如以往的笑脸,却没有了神采。她仿佛在努力压抑自己的波动的情绪,说道:嗯我真的不去了哈,你们吃你们的,下次我请你们吃哈。
对方还是不放弃,终于,小朱忍不住略带哭腔地说:嗯我真不去了,我自己理一理。
看着她的双眼,眼泪竟然流了下来。
我连忙给她拿纸巾。
对方终于放弃了。挂断了电话。
小朱缓了缓。然后,我低声问小朱:要不要我去客厅,你单独待一会儿?
小朱说道:不用不用,你不用管我。
我把电脑挪到稍远的地方。她继续写日记,我继续想我的文章。没有多问。
因为我知道,这时候,对于小朱来说,安静地独处,是多么的宝贵。
因为我,和她一样。
我们都是,偏内向的人。
玛蒂.莱利所著的《内向者优势》算是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关于治愈,如精力的回复,书里这样写道:性格内向的人像充电电池,需要靠比较沉静的活动(沉思、阅读等)来充电以恢复精力。
我曾有很多次像小朱这样崩溃的时候。一个人想不通,钻牛角尖,灰心丧气。最难过的时候,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嚎啕大哭。
这个时候,有些人也许喜欢聊天聚会甚至喝酒排遣。而我,却非常非常讨厌别人的询问,不管是否善意。
别人关切的询问,只会让我感觉到更大的受挫感。在这种最脆弱的时候,除非是自己至亲的父母,否则,我习惯将自己层层包裹。我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疗伤。
因为,这样的治愈方式最为迅速。大哭一场之后,我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状态的积极开朗的我。
学生时代的我,并不太懂自己是这样的方式。高一时候的独来独往,也被自己理解为是与奔赴大学生活的姐姐离别的后遗症。后来大学,慢慢地才发现,治愈心里伤口,我只能自己来。或者听音乐,或者读书,或者写作,或者跑步,或者借着电影大哭一场。
在这样自己的世界里,我才能完全为自己发泄。
大学时候的我,虽然小小的宿舍就有六人,很难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但是,幸运的是,大学的好友,比我还要了解我自己。她知道我是这样的,她知道她也是这样的,于是,在非正常的时候互不打扰,在疗愈到差不多想要倾诉的时候,互相耐心倾听。
她安静地陪伴在我身边,把我看做正常时候的我。
她接受并认可这样的我,不管我是开怀大笑,还是郁闷落魄。
这是最好的关怀。
所以,我非常不理解:那些想要安慰深陷痛苦的人,明明被拒绝了那么多次,为何非要等对方哭着“缴械投降”说出自己很痛苦想一个人静静,才作罢?
帮助朋友纾解沮丧和悲伤,不只是聚会、吃饭、唱歌、逛街、爬山。还有更多安静的方式。比如,流泪的她,想写写字,听听歌,看看书。你就陪在她身边,各自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当她终于开口向你倾诉或者寻求帮助的时候,你耐心地去倾听,去理解。
陪她去做她想做的事,而不是你想做的事。
这样,足矣。
写给可爱善良又美丽的小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