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抑郁症的英雄联盟

拥抱抑郁:向心灵自由出发

2018-07-02  本文已影响26人  璞朴

乐施:

愿你内心快乐更多,愿你灵魂更自由,这是乐施宗旨。作者从重度抑郁中自愈,愿与大家一同拥抱抑郁,化解焦虑,回归自性家园。本文是《拥抱抑郁》系列开篇三章,基础理论部分,愿你从这儿开始,向心灵自由出发。

一、抑郁幽灵

直到很多年后,我方始得知自己曾经罹患之苦,学名曰“躁郁症”,也即“抑郁躁狂双向情感障碍”。

这大约是很多国人的苦恼自嘲:你瞧,身心极忧恼,虚无、疲惫,仿佛背着十座珠穆朗玛峰,沉得瘫倒地上动不得一根指头,心里还疯狂盘桓一千零一种死法——可是,如此多狂乱的念头思虑之河,却无法表达自己究竟怎么了?连思维都已然涣散。

多有病友不明不白走上自杀不归路,更遑论起而行之,寻觅解决之道。太冤枉。

且不管这命名如何,今日叙述,望能深入分享,我是如何系统性思考,并实践,如何从“抑郁”、“躁狂”旋涡中走出来——如何拥抱抑郁。

我大约从初中开始萌发抑郁。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道,“人生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这句话可说是抑郁症注脚,更是整个“现代病”注脚,也即徘徊现代人心的“幽灵”——虚无主义。

抑郁症更精准的描述:并非闷闷不乐,不快乐,而是失去一切生命力、活力、思维涣散、空虚、毫无意义感。

“活着有什么意义?”这是抑郁症、躁郁症病友常常自问自徘徊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双刃剑,既可伤己杀己,也可切开一切自我欺骗,契入真相

我选择的是后者。

从初中到大学,徘徊于躁狂云端般情绪,与抑郁绝望之间,于高中愈演愈烈,开始自残;再到大一2006年,“躁郁症”大爆发,精神崩溃,思维涣散,无法入睡,无法吃东西,胃部不接受食物,掉头发,自残,疯狂盘旋自杀念头,最后一丝理智让我避免走到高楼和地铁这一类危险地带,以免被那个幽灵诱惑着,“哦,跳下去吧,跳下去吧,去死吧,你这个失败者。

06年爆发之导火索乃是失恋,那时我怎么琢磨也不明白,我对那位失恋对象,其实全方位毫不欣赏,如何是“爱情”?可我非常痛苦,只好下结论,我虽毫不喜欢对方,然而我爱他。直至2009年,我看了几部悲剧小说,而移情了,对小说之抑郁替代了现实情感中之抑郁。然后登时三天之内,我就对这个人物彻底失去了兴趣。

由此,也引出了一个质疑自己的问题,“我究竟是否只是在认可自己的感受,还是我真的在‘爱’某个对象?”那个对象是谁真的重要吗?

仿佛一场噩梦初醒,我发现,“我只是因为尊严受到挑战,故而情绪波动极大,因情绪波动极大,我就以为我爱上了他。我把情绪波动极大,‘命名’为爱。”原来,我把抑郁的体验命名成了“爱情”,原来,我一直在和自己的情绪谈恋爱。

这与心理学中的危桥理论如出一辙,你走上一座危桥,危桥摇摇欲坠,你感觉恐怖、紧张、战栗,心跳加速。这时,从危桥另一端缓缓走来一个人,你与他对视,你会非常容易认定,你爱上了他。

仔细审查这一系列心念流动,我们只是把一系列心跳加速,无法控制内心的体验,命名成了爱;同理,抑郁症亦然,它是心无法自主的极端体验。我们真的爱上谁了吗?

我们当真罹患“抑郁症精神癌”了吗?仔细审查拆分,它并没有那么可怕,心跳加速,消沉,绝望,自杀念头,一样样拆分出来,它只是一连串相续意识和心之相续。

我被自己情绪和念头欺骗了——我再也无法相信一切感受,思虑,体验。

念头是什么?命名是什么?我是谁?有老师调研我们每个人爱情观,我尚且清清楚楚记得我答道,“爱情如梦,当你置身其中,仿佛真实且永久,当你醒来,便什么也不是。”

几年后我看到佛法中有句话,“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我再也不想为这“自我”所欺骗,这便是我寻找真理之初心。这也是抑郁给我的馈赠。

抑郁的本质,一切负面情绪本身,实际上,是爱的匮乏,是对感受体验的“太过于认可”,当我不再认可这一切体验是我自己,我质疑一切思虑,质疑感受,质疑体验,质疑觉受、也质疑念头和认知,质疑质疑本身,因为质疑,我不再受这一切奴役,质疑中有清醒,质疑中有纯然。

质疑,就把抑郁体验和觉察体验的清醒分开了,以心灵最深邃的清醒拥抱抑郁,柔软抑郁,接纳抑郁,宽恕抑郁,纯然开放,抑郁那细细分化的每一部分体验,都会融化于光明清醒自在中。

深入拆解抑郁,这个“致命虚无感”——“绝对虚无”只是一个概念,它并不存在,如果一切都是虚无,那么,知道这虚无的,又是谁呢?如果没有这个知,虚无又从何建立呢?虚无是头脑玩的一个把戏。

真正导致我们抑郁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和觉性的割裂,也可说,是和“大我”的分裂,完全活在了小我的蒙蔽中,所以,才时时经验到“匮乏”,经验到“不完满”,经验到所谓的“虚无”,这也即佛法所说,我们迷失了本来面目,想要回到根本的自性家园。

最关键的并非这个世界对我们怎么了,而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和体验造成了真正的痛苦。

在佛学里说,这是自心现量,也即,同样一件事,每个人感知解读却不同,比如一堆白粉,瘾君子看到是毒品,孩子以为是糖,奶奶认为可能是揉面用的面粉。

我们就是被自己的念头和体验欺骗了,活在自己的记忆概念建构出的世界中——念头让我们去死,我们要听吗?当然不。体验极度狂乱,我们又怎么解脱,待会来表。

西方称抑郁症为“蓝色隐忧”,亦有说“心灵感冒”;然而,它如幽灵般盘旋内心,那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业内又称之为“第一心理杀手”。

心理学家荣格说,向外张望的人做梦,向内审视的人觉醒,这与我后期寻找的自愈路线,确是一致。

返回内心,深入觉察,纯然开放,拥抱抑郁。

二、拆解抑郁——心意相续

为了彻底破解抑郁这个杀手,2006年,到2015年间,我广泛涉猎中西方哲学、心理学、宗教学、前沿科学,又接受了各类心理学分析治疗、中医治疗、催眠治疗、灵修治疗等等。然而,都不彻底,我对逻辑思维非常重视,任何固有概念,都要经过质疑。抑郁反复爆发,因此我会彻底考察一个理论,究竟它只是逻辑自洽,还是足以破解一切疑惑背后的整套思想体系。

说到底,出问题的是我整套思想认知和心灵体验。

譬如,某某先生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内容本身,怎么问,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此人此问题背后,推动问题提出的那个动机,提问者那套相续的逻辑体系。已然见证真理之人,都不会被别人的谬误逻辑转走,故而禅宗里,时时棒喝,斗机锋,便是熄灭对方相续思维,当下见证实相,而后世之人,执着机锋讲了什么,却是本末倒置了。

也所以,观察讲述者和提问者问答,便足以知道讲述者,究竟有没有深入一切问题背后本身,彻底拆解包括表面思维和疑虑体验。在思维上理解问题之人,永远是复读机,比如提问者问了什么,他只会拿知识体系学来的观点对你回答一样。这自然无效,无从真正熄灭提问者背后疑虑,便也无从彻底自愈。

然而,佛法祖师,甚至包括西方哲人苏格拉底都从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无止境逼提问者自己阐释,直逼到提问者发现自己的提问背后的观点自相矛盾,漏洞百出,观点一破,问题自然瓦解。

在哲学研究期间,我发现佛法非常特别,它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它说真理是为了破解谬误,离开烦恼就没有菩提。依据烦恼而生法,是破,就是破除一切认知,破除一切体验,破除一切破除,离幻即觉,也即《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破一切名相,一切名相皆不建立。

佛法,彻底瓦解了我怀疑至上整套体系背后运转的所有认知、思虑。

我们这个自我是怎么来的?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体验堆积而成,本质是记忆概念和心识相续,所以,抑郁这个名词,其实可以拆分成“认知”和“体验”,对应处,也即是从“思维”和“心灵体验”下手。

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基础理论也是基于此,心才是这个世界的放映机,不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是放映机上的胶片出了问题。中医说,心为藏神之所,心才是治疗关键,向心寻求自愈。

我们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抑郁,可以拆解为,心意相续。意识念头狂乱,心灵体验极度焦虑,思维和意识相续不停,我们疲惫不堪,萎靡绝望。

抑郁症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过体验,然而,抑郁和焦虑,却每个人都曾经或多或少体会过。归根结底,是我们做不了心的主人——我们太认可“感受”,执幻为实,我们太认可“思维”,以为思维就是自己,我们成为了感受和意识的奴隶。

佛法破解这一切:意识,只有分辨的功能,却没有体验的能力,所以意识不会感受疼痛,无法感受幸福与悲伤。

体验悲伤或者幸福的,是心灵觉受,觉受本身可以脱落思维而独立存在,犹如婴儿吃完奶就会微笑,微笑的幸福体验,并没有经过思维概念的分别,只是意识对肉体的,本能条件反射。

当一个人的情感,遭遇重大的打击,心灵承受不了痛苦的觉受,意识就会本能的选择遗忘。

在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选择性遗忘,是人类精神中自我保护机制,而形成的反射本能。

若心灵经历的痛苦体验,恐惧经验多了,心灵会在一次次的,自我保护反射中,将心灵体验的觉受能力,降到最低,心灵从而变的僵硬、冷酷、阴暗,此种心灵觉受,会左右意识形成负面的思维,积累消极的概念,这些概念又形成了新的,记忆与意识分别的相续,形成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形成时间长久了,会凝固心灵感受深处的,觉受体验,形成人类的性格,人格,以及品行。

心灵觉知深处,那先天纯真无染的觉性,就被心灵觉受,前业聚合的境界,包裹凝聚成为了,感受现实世界的自我,或者说,世界名相,是心灵自我的投射,一切众生,皆以自身业力所现世界。

意识感受不到痛苦,却可以分析痛苦,意识体验不到幸福,却可以推理幸福。

比如说,你丢失了钱,心里很难过,难过是内心体验,你去分析这种心理体验,看看难过到底是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钱的数目决定了难过的程度,如果你丢失了一块钱,你绝对不会难过,也就是说,难过的体验,是因为意识分别的概念而起,体验却推动意识加重了,对难过体验的认同概念,我丢了一年的工资,没法活下去了,理所应当难过。

意识给予难过体验合适合理的理由。否则,难过的体验就没有持续的合理性。

没有合适理由的难过体验,心灵就不会被体验欺骗,比如你意识到,仅仅丢失了一块钱,那么心灵对痛苦的觉受,绝不会如丢失一年工资一样痛苦,假如,你丢了一块钱,内心的痛苦却如同丢失了一年工资,你的意识一定会警觉,我是不是有精神病啊!为了一块钱,要死去活来的。

你的意识为何会警觉?

意识本身只有分辨能力,没有感受能力,何来警觉的觉受?

其实,警觉的,是心灵觉知,是觉知明了,心灵觉受体验,与意识概念脱节了,体验与概念相续中,条件不配套的时候,心灵觉知就会在,觉受体验与意识概念编织的世界中,偶然清醒的展现出,心灵觉知的清净观照,这就是修行的入口,在心灵觉受与意识相续的轮回交织中,觉察到心灵深处的,清净观察身心自我的觉知。

其实,如果你能够将生死,顺逆境界,都意识分析成为,那丢失的一块钱,你就会在心灵深处,遭遇各种境界时,体验泛起超丢失了一块钱巨大痛苦或者幸福时,就会经常性的警觉,心灵中这些不符合常理的感受体验,进而熄灭感受的错觉,净化感受体验深处的觉受。

事实上,我们所有人的一生命运,相对于我们的生命而言,真真切切,就是那无足轻重的一块钱。

心灵对这一块钱的执迷,却导致了生命永远的轮回,我们必须要理性认识到,人生真的只是一块钱,心灵不需要对自我的一生,过于执迷过于看重,当心灵不再看重自我,就会从现实生活中的,诸种烦恼局限境界中,复苏生命本然的平静,祥和,安宁的清醒。

觉知,面向觉受,被觉受牵引的觉知,体现出,色,香,声,味,触,法,就是三界生死轮回。

觉知,清净觉受,在意识与觉受相续形成的,心灵感受境界中,无取无舍,寂静观察,就是禅修。

觉知,在清醒清净的,内在身心观察中,熄灭了所观察的概念记忆,脱落了观察的觉受体验。

觉知,在心灵觉受体验脱落后,连带着意识分别,记忆概念一起脱落,觉知失去了所觉的对境。

觉知,失去了固化觉知的觉受与概念体验,觉知犹如失去冷温度的冰块,融化粉碎在当下。

不受觉知局限的,就是普照十方,圆明三世的觉性,比一万亿太阳同时升起的光芒,还要明亮。

不受觉受污染的,就是清净自由,无生无挂的庄严,虚空在觉性中犹如沧海中升起的一粒气泡。

不受心灵制约的,是伴随我们生生世世的心灵,却未曾被心灵改变,未曾生灭来去的湛然圆满。

这就是法界,心体原本的样子,法界超越心灵,超越虚空的存在,却与心灵一体。

法界,以心灵呈现,却不受心灵的制约,心灵感受不到觉性,觉性却在心灵每一念的感受中,如如不动,无生无灭。

心灵在其中生成,在其中融化,在其中轮回,从未离开法界觉性。

法界觉性,在心灵生成,轮回,升华,堕落,融化中,未曾生灭来去。

故而,烦恼即菩提,抑郁,其实也是佛性妙用,端看我们如何接纳这份馈赠,那么我们便能自愈。

三、心理疗法——强大的自愈力

2006年,第一次爆发抑郁以及其后那几年,每天睡觉成了头等大事,晚上坐着也不行,躺着也不行,胸口塞了几座爆发火山,一躺下就痛苦到大哭,坐起来哭,又站着哭,然后精疲力尽不知怎么睡着为止。此后到2015年为止,我尝试了各种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催眠治疗,都无法起到彻底作用。

譬如药物治疗,它平衡激素分泌,可那时候我认为自己是心灵上的巨大痛苦,而吃药只是让我思维呆滞,然而表面呆滞背后,我内在产生痛苦的机制仍旧在运转。药物治疗,副作用极大,依赖性,成瘾性非常强,伤害很大,效果对我而言甚微。

譬如催眠疗法,或者家庭系统排列,虽然释放了一部分体验,却对新产生的体验持续着迷,也如药物一样有成瘾性,依赖性,会非常攀缘心理医生,并且仍然反复爆发。

后来,我还是采取了心理疗法,疏导一切认知,融化一切体验。我再回头看,自己如何根治了抑郁症,就是从拆解抑郁这心意相续两端下手,也即意识和心识。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的本性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意识之方法,是舒缓意识,心识之方法,是释放体验。围绕这两者,观呼吸、背诵经文、参禅、数息、持佛号等等,都是舒缓意识、专注一心之方法,其关键即是专注一心。而相应的舒缓心灵之方法,其要点是放松、宽恕。

以下,总结几个要点:

第一:直心。直心是道场。孔子也说乡愿不可有也。王阳明曰:知行合一。都是说真实二字而已。抑郁者容易戴上一个阳光灿烂的面具,可倘若人无法坦诚面对内心认知和体验,那就根本无从觉察,无从觉察也就无从释放体验,那便无从自愈。所以,直心、坦诚,真实面对自己的认知和体验是第一位;而直接面对抑郁,是自愈之第一位。

第二:丝毫不加评判。无论如何负面攻击的想法都须真实面对,且丝毫不加批判。批判即攻击,批判只会造成更深自我攻击,从而造成更深的自我分裂,而无法自愈。

譬如,我产生了一个非常邪恶的想法或者自杀的念头,或者恶毒诅咒某某之阴暗念头,真实面对它,不隐藏,且不评判它,才能释放消融它——因为它的本质只是一个想法,它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

第三:深入且持续放松。抑郁其本质,一切负面体验背后,都是深度紧张和恐惧。放松,于释放体验疗法中最为重要。倘若不放松,我们无从一层层深入觉察体验和认知,从而也无法剥开一层层自我束缚。放松,也即不加评判之心灵层面的体现。

第四:破掉对痛苦的命名,也即破掉痛苦的合理性。以一套系统性方法转念,意识到自己痛苦,是因为自己给予了自己痛苦合理性造成的。也即以正知正见,取代歪曲之观念思虑。破掉延续痛苦的理由。

怎么破呢?找动机。

一切情绪感受体验背后,都有自我维护,没有自我维护,我们不会持续沉溺于抑郁,深入体验背后的动机,把这个自我维护动机找出来,然后觉察,瓦解,放下。这个动机,是一层层深入,仿佛剥开一个包菜般,直到最后剥无所剥,包菜消失了。我们的心即不再是小小束缚的包菜,而是心如虚空。

心如虚空,廓廓浩荡,有容乃大,抑郁即全然自愈。

抑郁者思维涣散,很难集中注意力,而且,因为痛苦,非常希望逃避这一切认知、思虑和体验,于是非常容易转而沉溺网瘾、小说、毒品等等,然而恰恰是逃避给了抑郁力量。抑郁再深入,引发各种瘾症,再深入,就容易躁狂、精神分裂。逃避之后,是更深虚无感,更绝望的抑郁体验。

唯有直接面对,让心赤裸裸开放,才是唯一道途。

在操作上,我们可以找出一张纸,就从一个问题开始,不要多,记录下一切负面想法,再寻找这个想法背后的体验,体验背后的动机。

譬如,我爱人出轨了,让我非常痛苦,我痛恨他。这个想法造成了巨大痛苦,现在时,伤害自己的其实已经不再是爱人,而是自己的念头与体验,所以我们要深入去觉察这两者,觉察自己。究竟是什么动机在推动它们相续?原来,是我们要证明自己是个受害者——就是这个想法,持续在伤害自己。

再深入这个“受害者”动机,再继续深入,原来背后的动机是,我觉得我是最好的,他应该认可我最好,我独一无二。他没有符合“我是最好的”这个概念和体验,所以我痛苦。

原来,真正让我痛苦的,并非他出轨这个事实,而是“独一无二”,“完美自我”这个认知遭遇了伤害。归根结底,是“自我”这个概念受到了伤害。

譬如,我工作不顺,我非常痛苦,我恨我自己。完美主义者,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因为他对自己有一个完美人设。当外界,无法让他体验到“完美自我”这个认知,他就会彻底崩溃。

再深入这个“完美自我”这个动机。一般而言,我们最后找动机,破动机,都能发现一切不合理和痛苦,全都会根源于“自我”这个认知。然而自我维护,并不能有任何的幸福可言,这个自我认知,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你瓦解这个完美人设,会让你幸福还是痛苦?你究竟想要正确,还是想要自在、安详与幸福?找到这个自我维护,接纳它,宽恕它,瓦解它,破开它。

第五:转念。心灵是世界的放映机,认识到,一切都是自己心灵放映机放出来的,这一切纯只是自心和深层自心交流。在质疑中,断开对一切念头、体验的认可,然后以这个清醒反观一切负面的念头。

比如,我恨某某,某某对不起我——其实质是,我恨我,我对不起我。这一切念头真正的承受者,是自己,把一切都转向深层内心,会帮助我们找到更深层,尚未被释放的自我。

第六:释放心灵积累的体验,净化心灵,放松柔软,渐渐回复到光明温暖。

心理学催眠疗法,家庭系统排列,其方法归根结底,也都是释放体验。释放之方法很多,核心就是“接纳”,也即柔软、宽恕、大爱。根本而言,就是自心与自心的对话。在放松中融解了紧张,焦虑,恐惧,怨恨,接纳一切。

最最关键的一点,还有释放你的释放,接纳你的接纳,就是释放了抑郁后可能有狂喜或者极度幸福的体验,继续释放这个狂喜、幸福、快乐。不然,两相对比,一旦对某一种体验执着,仍然容易陷入痛苦。

这个方法放在最后,却最紧要,是至关键之“重点曲目”。

如何释放体验呢?其本质,仍然是找动机。

深观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忏悔,忏悔瓦解动机和体验,而另一种是纯粹释放恐惧。

每天抽出一部分专注时间。然后开始深观,自我曾经做过的一切伤害别人的事情,自己所动过的一切邪念啊、伤害别人的念头,妒忌别人啊,怨恨刻薄啊,怎么维护自我啊,自私、嗔恨、傲慢、情欲……在方方面面事事处处中为了维护自我的动机,在方方面面事事处处中所体现出来的恐惧、害怕、紧张等等,去深观自己这一生当中,从小能够记忆、能够想起来的一切的事情,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很认真地,很诚实地,把自己做过的事情,像放电影一样地放一遍,然后在这些影像出来的时候,在每一个影像的背后,都会有产生这些记忆和影像的心识动机,都会有隐藏极其细微的动机在里面,把那个动机找出来,去和它们对话,去深观它,去改正它。

就说:我爱你们,我拥抱你们,你不是真正的我自己,我愿意接纳你们,我愿意原谅你们的一切,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错了,我的一切都是因为无明,因为当时还无法深入觉察内心,因为没有修行,我愿意去承担我所做过的一切错事,我愿意去承担对你们所造成的伤害。

把这些曾经做过的错事、这些动机、这些心念,就当做你的亲人,你最爱的人,当做你的孩子一样,跟他们去对话,把自己内心世界的记忆彻底的敞开,不加丝毫的掩盖和隐瞒暴露在内心真正的清醒中,把心灵中这种宽容、这种接纳、这种慈悲布施给他们,让他们沐浴在这种宽容的、祥和的、光明的法性当中,以这样的爱和布施的心灵去对话。

在忏悔,深观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在净化我们所有的记忆,在分解所有建立在动机记忆下这种附着的各种体验觉受,这种种抑郁体验,一切心理障碍,都会随着忏悔中的接纳逐渐地消散掉、分解掉。就是你会慢慢地发现你的记忆消失了,你曾经记忆深刻的景象都分解掉了,再也找不到了,也呈现不出来了,曾经的罪恶感,在再次的回忆中,犹如朦胧的轻纱薄雾一般,无有丝毫关联着体验的罪恶。

另一种,纯粹释放恐惧体验,譬如抑郁体验来了,比如痉挛,胃部抽痛时,直面这个体验,不要把它命名为“抑郁”,而是纯然面对这个体验、感受本身,这一切负面体验背后的根本是恐惧,而恐惧根本是为了维护自我。

释放背后的恐惧,只要我们能够持续性直面这个感受,拥抱体验,接纳体验,纯然和它在一起,宽恕它,它就会释放,融化,消失。

慢慢地,一次次,一次次深观中,抑郁体验和想法逐渐舒缓,越来越带不动我们,直到,完完全全消融于内心光明清醒中。

第七:无我利他,做好事。在动机上,从围绕自我感受体验和想法,改成体察他人。抑郁症病友最典型一种感受和想法是:全世界都不理解我,我封闭在一个无法交流的墙壁中、井中。抑郁症,因为太自我,太看重自己感受,如果真心拥抱其他人,愿意承担别人的痛苦,朴实善良的心,就是纯明的光,可以照亮心灵深处的黑暗。

这种方法,比如做义工,或者,每天捡捡小区的垃圾,就从每天为他人做一件事开始,在这件事的动机上(关键是动机,而非这件事本身),从自我的感受,转而体察他人,慢慢就能在动机中改变,从围绕“自我”而心意相续,转而体察众生百态,帮助别人,这个自我就越来越淡化消融,那么抑郁也就逐渐消融,就能从自身的封闭感受和想法这个旋涡中走出来。

第八:适当运动。抑郁症患者,另一种典型的病态体验是:懒洋洋痛苦到无法动弹,而念头却还在疯狂相续。

有氧运动,持续而舒缓的运动,不仅能让身体更为健康,最重要是,运动也能让抑郁者舒缓意识,念头相续减缓,并且从封闭的情绪感受旋涡中走出来。

规律性的运动非常有帮助,如果能一边背诵经文或者观察呼吸,规律性散步一个小时,每日身心状态会大为改善。

拥抱抑郁吧。我们的心太恐惧了,对于恐惧太执着了,去接纳恐惧,去面对烦恼,去拥抱自我的不足,解决问题,归根结底,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爱,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中有舍弃,那就是真空妙有的光明。

写在后面:

《拥抱抑郁》将会持续更新,请继续关注。《拥抱抑郁》之抑郁幽灵、拆解抑郁、心理疗法——强大的自愈力,这三篇文章是基础理论框架,因此综合刊载于此文。

接下来,《拥抱抑郁》系列将会一篇篇,更细致深入展开来讲,包括,如何破解虚无,为何死亡无法逃离这个世界,逃避抑郁会诱发一系列成瘾症等等;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纠偏;更重要的,还有如何真正深入疗愈。

乐施会持续更新疗愈案例以及理论实践篇章,并且所有文章、音频、课程完全免费共享。

此外,乐施平台即将展开《睡眠疗愈》、《向心灵自由出发》等等一系列系统实践修学课程,欢迎来留言区一起打卡、分享,坚持疗愈。希望乐施能陪伴你彻底疗愈抑郁、化解焦虑,以及各种睡眠障碍问题,获得内心真正安详。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