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这一段如莲的时光,道尽人间多少风华
江南,总会引人无尽的遐思——
江南,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是桨声灯影,杏花烟雨;是青石板路,粉墙黛瓦;是深幽巷陌,偶一回望,还能看到丁香般的姑娘……
难怪唐朝的韦庄用一句话做总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江南的烟雨风物总能惹起无尽的相思,以至于现在有个叫林俊杰的歌手,干脆直接唱《江南》:
风到这里就是粘
粘住过客的思念
雨到了这里缠成线
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
……
江南水乡而江南,总是与莲相配,一页一页掀去,几乎每一页都沁出莲花的清芬。
江南的莲开得美,却亲切,她就像邻家的女孩,偶然开门遇见她,可以停下脚步,很放松的与她聊聊天,交换一下彼此的爱豆近况。
不过,莲让人觉得美、想与之亲近的想法,却来自于这样一首小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来自男女互和的小曲,写尽了年轻时最美好的时光:你一呼就会有人应,不需等候,落响必有回音。
可能这样的场景太美、太动人,以至于后来很多人摹了再摹,王昌龄《采莲曲》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白居易也爱杀江南,一忆再忆,甚至看见一个小孩偷莲而逃,也乐得不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
不过此时,石涛看到娇艳的荷花,想的有点多;如果让他画出来,那墨色一定会晕出清丽淡雅气息——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荷花》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里,改编了一段《江南》的意境:
春末,雍正皇帝带着众嫔妃在御花园小聚,皇后娘娘为了博得帝心,安排安陵容扮作采莲的歌女,划着小船唱着歌迤逦而来。
安陵容头戴面纱,袅袅唱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越女新妆出镜心,一曲菱歌敌万金。
美则美矣,可是一想到这么做就是为了取悦某个男人,则不免落了下乘,让人意兴阑珊。
莲是天使的礼物,在古代埃及,他们将这种花称为“尼罗河新娘”,敬献给太阳神;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就是指莲花,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可唐宋的诗人们,比之万物皆空的佛性,更流连热闹人间的烟火,他们喜欢看莲,也爱看采莲,甚至一出门就能遇见采莲人——
溪头风迅怯单衣,两桨凌波去似飞。
折得苹花双叶子,绿鬟撩乱带香归。
———范成大《采莲》
宋朝的晏几道最是喜欢莲,他爱的人里面不是小苹就是小莲。莲还未开,他心已醉。采莲的季节还没到,他就急急邀约别人,一遍一遍叮嘱,你可一定要来采。
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苹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虞美人》
你来了,我会怎样?晏几道说,到了那时我将在花丛之中开怀一醉,让你扶着归来;然而他又不确定,你会来吗?
约采莲,其实是约人。诗人如是,词人如是,普通的女子亦如是。《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写道:我想你了,就去采莲。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南北朝《西洲曲》节选
这位姑娘等他的心上人,从初春到深秋,从水中到高楼,一季一季的花开,一处一处的变换,而他还是没来。
最后,她把希望寄于梦中,“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为什么那个他久久不来?少年天才王勃告诉采莲的姑娘: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 《采莲曲》节选
层层叠叠的莲花,繁繁复复的莲叶,一层一层,密密匝匝,久久地纹丝不动,就像他久候不至的消息。
寒江千里外,关山路重重,远到所有的消息都湮灭在时空里,看不见,等不到。即使我们曾拥有一段如莲的时光,又能经得起多少的等待?
其实,就算等到千帆过尽,马蹄再起,那又是谁的归人?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你东风不来,我三月的柳絮就不飞 ;你跫音不响,我三月的春帷就不揭。因为彼此上心,所以可以互做小小的赌气。
你终于来了,马蹄声声脆!可就在揭开帷幕的一刹那,这位女子终究还是失望 —— 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千帆过尽皆不遇,心落潇潇雨;白莲池上当时月,今夜没重圆。风起,莲落。
在江南不遇,是人生憾事;在江南相遇,却又让人叹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李龟年是著名的歌唱家,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简直是全能型歌手,深得唐玄宗喜爱,曾演奏过《霓裳羽衣曲》,还演奏过大诗人李白写的《清平调》。
由于技艺高超,李龟年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很受欢迎,经常去王公大臣家演奏,“出场费”也颇多,甚至可以建豪华府第,生活优渥。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然后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安史之乱”后,李龟年和杜甫都流离失所,被迫流落江南。安史之乱平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相遇了。
不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而是在嘈杂的大街上,李龟年正在当街卖唱,由于唱得太悲伤,闻者多落泪,杜甫此时形近乞讨,两个生活和事业上双双失意的故人相逢,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情要诉,不得而知,只留下杜甫一句喟叹:在春天,咱们又见面了。
此后不久,李龟年便郁郁而终。
春天的江南,本是一个快意之游的所在,只不过,寓居于此,“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韦庄还是要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可见,再好的风物,也抵不过心之所系的一角!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喜爱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