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人间词话)(二六)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李广田《谈文艺欣赏》
照他的意思,第一首是说眼光远大,立定目标;第二首是说锲而不舍,虽败不馁;第三首是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成功的愉快。……晏欧诸公所不许是一事,而自己凭了欣赏而有所创造,这实在是一种最高的享受,一种很大的愉快。
佛雏《评王国维的“三境”说》
就文艺言,“三境”说讲的是艺术家修养与创作的阶段性与艰苦性,它涉及形象思维中的质的飞跃问题。它借用三种诗“境”,形象地表述了一切艺术意境从最初酝酿、中经反复艰苦地艺术实践,以至最后飞跃地圆满达成这一创作过程。
“三境”说的特点在于:把顿悟(在艺术上古人称为“妙悟”,指艺术思维中的质变,由此而构成艺术美)与渐修(指辛勤的艺术修养)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而这种顿悟或妙悟本身总跟某种玄学体系不能完全分开。
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
这三首都是爱情词,写得缠绵悱恻,感情极其真挚深沉。王国维认为读书、研究也应像爱情那样真挚,热烈、深沉,那样一往情深,付出自己的全副身心。所以他借用这些宋词的名句,强调一个人读书、研究必须高瞻远瞩,不畏艰难劳苦,具有坚忍意志、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最后终于有可能在有意、无意中得到重大收获。
金德万《研究生课程讲义》
我以为三境界乃知之、好之、乐之。第一境界,西风扫清落叶,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理解无所阻隔,无所障碍,界限分明,是为知之。第二境界,废寝忘食,流连忘返,即使日渐消瘦,沉迷而无怨言,自是所谓“好之”。第三境界,道出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在说出了读书做学问之三境界的关系。是读书有至乐也。
季羡林《王国维三境界说要补天资与机遇》
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蝶恋花(欧阳修)
独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