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如隔世相悖论社会热点

原来你竟是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妈宝男

2017-01-18  本文已影响125人  圣母猴太后
原来你竟是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妈宝男

年关将至,我与一些久未见面的友人相聚,正是热闹时候,抬眼却看到了张哥一个人默默的灌着酒,才想起今天的他竟是一个人来,去年那个一直在身边的短发女孩今儿个却没了踪影。

“我们分手了,她回了家乡。”张哥,这个过了年就满31岁的东北汉子脸上有掩饰不住的落寞。

“我妈不同意我们结婚,又哭又闹,嫌弃她家里条件不好,偏要我找一个本地的姑娘。”听闻两人交往同居了近2年,女孩的家是某个不知名的小县城,而张哥家是二线城市人,但是到现在为止一家三口也还挤在一个60平左右的小房子里,仍有贷款没有偿清。

“你喜欢这个女孩吗?你有没有想过和家里争取要和她在一起呢?”我问道。

“我不知道怎么办…我怕我妈伤心上火…”面对我的问题,大嗓门的张哥突然沉默了近3分钟后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原来你竟是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妈宝男。”我不禁暗自腹诽。

而经过身边很多人和事,我发现与张哥不同的是,社会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男人。

最近很火的一个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中,有几位男嘉宾上场就说出“自己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孩”、“想要找一个能照顾人的女生”、“想要找一个旺夫的女生”等等这样的择偶标准。

中国的造字文化是很奇妙的,家里有"女"叫"安",妈妈是“娘”,而刚过门的妻子被称作“新娘”。经历了从"老娘"主事到有"新娘"持家,一个男人就算自立门户了。

针对这样的现象,两种不同形式的“妈宝男”,一种不是在找一个与自己共度一生的妻子,而是一个兼具性欲功能的妈妈。另一种如张哥,不是在找一个与自己相爱而适合的妻子,而是因为害怕与恐惧母亲的权威去找一个妈妈喜欢的媳妇。

而这两种男人,让大部分女人望而却步,心如寒冰,大家称他们为“妈宝男”。

原来你竟是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妈宝男

很多人认为“妈宝男”形成是因为妈妈对儿子太好,或者说儿子太过依赖母亲,更有一种说法是说因为出于对母权的恐惧和害怕。

但我认为,男性本是天生的叛逆者和英雄主义,他们不会轻易的服从和恐惧。但对于妈宝男,这个可怜又可恨的特殊群体,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那个儿子,而忽略了在这个家庭中母亲和父亲的角色。

在《中国式相亲》的节目里,比节目本身设定更为奇葩的是另一个更奇葩的现象——在节目中像女嘉宾提要求发言的大都是母亲,而父亲大多如会动会笑的装饰品一般,没有实际意义。

母爱是女性一种天生的情感,但中国的妈妈们却将这种人性最美的爱变成了一种畸形的存在,我们经常听到作为妈妈的女人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为了孩子我怎样怎样,但是很奇怪,我们鲜少能听她们提及自己的丈夫,爱人和孩子的爸爸。

那么在一个家庭中,消失的父亲去了哪呢?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我只吃过3次父亲做的饭,味道实在无法下咽;我小学期间的家长会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偶尔一次听到我母亲提起,母亲刚怀孕时父亲便出国工作了,直到我出生8个月大的时候,父亲才回国。

而我父亲从小就习惯用一种非常严肃的表情,让我铭记一句名言:你记着,你长这么大,是用一张张百元钞票堆起来的。

是的,我的父亲用辛苦工作换来的金钱给予我们母子足够生活的财富,但却在我最重要的童年时期中,缺席了。甚至在我成年后,因为厌倦这种没有家味儿的家庭,他还寻到了我母亲以外的女人一起生活。

然而,消失缺席的父亲,是否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社会地位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功成名就,成为人中龙凤,或者说成为皇帝。但是社会资源却是有限的,就如一个偌大的皇宫中,成为金字塔尖上的皇帝的有且只有一个人,稍微精英一些的是少数的百八十个臣子,但在皇宫中更多的男性,却是太监。这些太监终极一生,既没有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也终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社会地位,更没有寻得自己的生存价值。

原来你竟是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妈宝男

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父亲的缺席是因为他们很少在家,而去努力追求社会地位与财富。而殊不知,父亲的缺席有两种形式,另一种是他们虽然在家但对家庭是回避的,回避和妻子的亲密,也回避和孩子高质量的沟通。

这两种缺席方式,就像很多影视剧中所体现的:出现了婆媳矛盾、母子矛盾的家庭中,母亲是那个强势的所在,而父亲一种是作为万年老好人不参与家庭讨论,一味地“和稀泥”,另外一种是在矛盾演变最为激烈,自己承受不了的时候,拍案而起给出一个大家必须遵从的决定,让孩子和妻子闭嘴。

而在这种父亲缺席的状态下的母亲呢?

得不到丈夫关爱与爱情的母亲,会将这种感情自然而然的转移到孩子身上,尤其当她生的是一个男孩。那么母亲对这个男孩的期望之深之切:既有对自己不成功的人生之寄托,还有对于孩子人生的厚望,更有甚至承载着自己对于丈夫爱情与情欲矛盾结合。

而当这些妈妈们的儿子长大了,因为以母爱为名义的过多成长干预,和对父爱的极度缺失,让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成为一个怎样的男人,于是又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顺从与接受,长大后去找一个新的娘,另外一种是因为恐惧和害怕,被迫接受一个母亲喜欢的媳妇,最后终于成为了妈宝男。

最后,当他们终于结婚成家之后,一方面要应对婆媳之争,一方面要树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在主动和被动的选择下,他们决定逃离家庭,成为下一个在家庭中“消失的父亲”,就此成为恶性循环。

消失的父亲,是导致了妈宝男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又是一个诡异而悲伤的轮回。

原来你竟是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妈宝男

“妈宝男”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的形成原因也并不单纯是因为父之过或是母之责,这是一种历史遗留的必然和社会发展的隐痛所综合造就的悲剧。

然后当段子说完了,该笑的笑够了,该批判的也骂爽了,我们怎么让这一大批畸形的中国社会家庭往一种更加正常而美好的方向发展呢?

请让父亲进门,请让母亲出门。

父亲不仅要承担社会责任,更应该承担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一个美好的家庭不仅需要一个会提供钞票的印钞机,更需要的是一个爱妻子,关爱孩子,有责任感和有爱心的父亲。

而母亲,世界那么大,你应该走出去看一看,你本是如此美丽的女子,不应被家庭和子女困守空屋,将自己活成一个悲剧。

请让媳妇进门,请让儿子出门。

请让媳妇进门,她不应该是你们家庭中的外人,她应该是为爱而愿与你的儿子风雨同舟共度后半生的那个有缘人,她与你们儿子的那个家是神圣的,她才是这个新家庭中的女主人。

而儿子,请你走出心门,你的人生不是为了父母而活,也不是为了子孙而过,你不再是个孩子,你有追求自己梦想和爱情的权利,并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责任。

同样身处在一个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扇无形的家门,如果我们的家庭成员都能尽量遵守“两进两出”原则,那么我们的家,是不是会有所不同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