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守土》84 北洋政府拒绝承认苏俄政权
作者 / 文元
No.84/第八章/5&6
第八章 陈毅继任驻库伦办事大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波及外蒙地区;中国军队进驻库伦
第五节 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促使北洋政府出兵,外蒙态度渐趋积极
1917年3月(俄历二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统治被推翻;11月(俄历十月),又爆发十月革命,其在远东势力受到极大削弱。日本则立即启动其“大陆政策”,急于出兵占据西伯利亚地区,武装干涉俄国革命。
1918年2月,日本首先向中国提出出兵西伯利亚、共同防敌(指德澳战俘及苏俄红军)的建议。日本想借机控制中国军事力量,以中日共同防敌的名义,诱使中国与之共同出兵,为其出兵西伯利亚提供后援,将中国划出行军区域,取得出兵进驻中国东三省北部的合法依据,并将势力扩至外蒙古地区,煽动外蒙独立,将中国从政治、军事、经济上完全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实现其囊括东亚大陆之野心。这年初,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尚在酝酿过程中,日本就已向外蒙库伦派驻武官。
此时的北洋政府虽然亲日,但对日本企图通过共同防敌协定进入外蒙地区存有戒心。因此,北洋政府一方面不惜出卖国家权益,与日商议共同防敌协议;另一方面又想赶在协定签订之前,先于日本在外蒙恢复更多的权利,单独负责外蒙方向的防敌事务,防止日本势力进入外蒙。就在中日共同防敌协定即将换文前夕,北洋政府外交部于3月22日向国务院建议:“若外蒙万一有警,我国因领土及商民关系,断难默视,自应派遣重兵,前往防卫,万不能不顾缓急,泥守条约上之规定。”正是在中日共同防敌协定的作用下,北洋政府对于出兵外蒙的态度在3月间发生转变,由2月份的顾盼犹豫渐趋积极,拟向库伦、恰克图一路派兵。
3月23日,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第三度出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积极与日磋商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想借此获得日援,实现其武力统一中国的迷梦。3月25日,中日达成共同防敌换文。5月至9月间,中日签订一系列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立即付诸行动,造成进占中国东北的既成事实。同时,中国的西北地区也成为日本觊觎的目标,内蒙、外蒙乃至新疆等地常有日本军人的踪迹。段祺瑞主持的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根本没有所谓防敌的作用,反倒是引狼入室,日本凭此肆意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给中国带来无穷后患。
第六节 十月革命后,苏俄在国际上陷于孤立,急于同中国建交;北洋政府拒绝承认苏俄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与德国媾和,正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此举也给苏俄自身带来极大的政治风险。德国把苏俄当作战败国看待,对其提出苛刻条件;而英、法、美、日等协约国既痛恨俄方违约单独与德媾和,更仇视苏俄鼓动世界革命,于是对其全面封锁,并伺机进行武装干涉。苏俄在国际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
中国当时与西方列强同属协约国,与苏俄处于敌对状态。但苏俄认为中国是协约国中最薄弱的环节,故希望在这里寻找突破,急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苏俄政权被国际孤立的局面,消除东西两面同时受敌的状况。1918年1月18日,苏俄政府致函北洋政府驻俄公使刘镜人,否认由沙俄派遣的库达摄夫为驻华俄使,并要派遣新员作为驻华代表。苏俄外交部后又发表声明,称俄旧政府驻华外交代表及领事已于1917年11月22日命令革除职务,不再具有与中国政府交际之法权。北洋政府追随协约国步调,拒绝承认苏俄政权。1918年2月26日,刘镜人根据北洋政府的命令撤离俄京圣彼得堡,3月3日,又以俄国内乱为由,启程回国。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弱势守土》实体书已绝版,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简信联系我购买)
文元和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