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何以为家?

2022-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梨岸星恒

看完电影《何以为家》,最让人沉默和悲伤的不是电影的情节,而是影片最后一句,大部分情节都是主演和其他演员的真实经历...

难民,叙利亚的难民,没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无法安家,被发现就只能被抓,赞恩最后也说,他也曾想过,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被尊重的人,但是真主不让,真主还是让他们像泥一样被人践踏,抬不起头。

全剧里感觉到赞恩既有憧憬生活的纯洁的希望,又有迫于生活的无奈,但是他从来都是担当,守护自己的家人,在父母亲坚决送走妹妹萨哈之后,愤然离开,四处寻找工作,可惜他还是太小了,最后被一个女工收留,感觉就是善良的人在寒冷中抱团取暖,可惜好景不长,女工因为怀孕逃了出来,但是也没有身份证,只能靠着每天画一个痣勉强过日,后来被抓了。只有赞恩带着她的儿子,看着挺心疼的,赞恩也就12岁,艰难为生,无奈后面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又不忍心丢下女工的儿子,后面经小女孩介绍,赞恩还是将女工的儿子给了那个办假证偷渡的,也是走投无路了。回家拿所谓不存在的证件,发现妹妹萨哈已经去世了,愤怒的他拿起刀砍伤了阿萨德,后被捕入狱,在狱中状告父母,为什么要生下自己。好在最后的结果是个happy ending。

父母亲的盲目生娃理念,生了之后也不管,生娃只是为了改善生活?生活本来就艰难,不明白为什么还要把这些磨难延续到下一个孩子身上?生出来只为帮自己分担责任?不理解。养不教,父之过,在影片中,那些青少年的心理看起来都有点问题,不学无术。在他们看来进监狱就像回家那样,时不时还可以遇到自己相熟的朋友,挺讽刺的。

好似上天从未公平,从一开始就不公平,从来都只是在一个小圈子里的相对公平,眼界看得越宽,不公平就越大;父母也总是会偏心的,一碗水端不平,就永远都是三口之家;想起一句话,大概就是:“父母总是等着孩子的一句感谢,孩子却也在等着父母的一句道歉”

何以为家,是父母在的地方?是成长的地方?是心灵归栖的地方?我也不知道答案,这似乎也是我想找寻的答案...

也许自己在的地方,就可以自立成家,像海上漂泊的,没有归岸的小船,一路的漂泊,便是“家”的归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