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周公辅政成王:诛管、蔡再行分封
周武王自继位以来,每天都殚精竭虑的批改奏折,关心政务,生怕有对不起黎民百姓都地方。这导致他年迈的身子渐渐不支,最后病倒了。
当时,天下还未安定,大臣都担心武王的逝世会给天下带来动荡。而他的儿子姬诵却十分年幼,缺乏政治经验,难以担当天下重任。
好在武王的病之后又好转了,他也开始担心起嗣子的问题。周公之前和武王经常交谈心的,让周公辅佐他尤其重要,于是辅政的大事开始交给周公。
武王自己却依旧日夜批改奏折,管理天下百姓安危,以至于最终病死于按几之上,不日驾崩。
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姬诵年幼,朝政由周公辅佐。周公本想去鲁继位,但突然遭遇这个变故后,于是只能派儿子伯禽前往鲁国就位。
但朝堂上下,舆论纷纷。大家都觉得,这是周公图谋不轨。为了能够止住舆论,周公将姬诵抱在膝盖上,然后上朝理政。
周公的庶兄,管叔、蔡叔就人认为自己服侍幼主 ,还没有得到武王的嘱托,颇为不满。于是就暗中散播流言,诬陷周公将行篡位之事。
成王也怀疑周公。伪证确凿,周公只能闭居楚国,心怀恐惧。一日,天降大雨,雷电击开金滕,得见周公当初愿以身相代武王之病,不禁感动万分,将周公迎回朝中继续辅政。
商朝灭亡后,武庚实在是不甘心做周的臣子,他想重振殷商,恢复宗室。此时,正好是周公辅政,管、蔡不满。于是,他立刻联合管、蔡、霍叔,集结奄、徐、楚等十几个国家,出兵反周,史称“管蔡之乱”。
叛乱的声势震动了都城,周公和召公彻夜难眠,他们找太公商量,积极制定对策。周公以成王之命再次率军东征,太公也是亲临监督现场。
大军再次集结牧野,准备进攻朝歌。武庚等殷商贵族也是早有准备,他们疯狂反扑,负隅顽抗。
虽然战争的时间很长,但武庚最终还是因为军心不齐,实力孱弱败于周齐联军。武庚和管叔战败身死,蔡叔流放蔡地建立蔡国,霍叔被废为庶人,其国家改组邶国从此迁居北方。殷商顽固子民被迫移民洛阳,至于周国的管理之下。
平定管蔡后,周公更加发觉了分封制有捍卫周室都特点,于是再一次大行分封。其中一同出兵领军的康叔被封于卫,开始建立卫国。
微子启兄弟曾出奔自缚武王,最终可以奉行殷祀,受封于商丘,建立宋国。周公特作《微子之命》来训诫微子,让其就国。微子兄弟向来仁贤,殷商遗民都很喜欢他。
奄国被平灭,土地皆归鲁国所有。徐国公逃亡东南沿海,依附于东夷淮部。楚国则被讨伐,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后因周公开脱,才将楚国熊丽之孙熊绎(yì)封为楚君,从此跻身诸侯之列。其他叛乱诸侯国各自剪灭,归附于他人。
周公召公分陕治国
虽然平定了武庚叛乱,但周朝的天下还很不稳定,成王年幼,仍需要辅佐。于是周公和召公,以黄河三门峡为界,将周国领域分为东西。周公治理三门峡以东,主要用于防备殷商移民,稳固东方地盘。而召公开发黄河中游农业,巩固周朝后方经济。
周公东征后,来自商朝的外围势力才被彻底清除。同姓诸侯国的领地逐渐扩大,异姓诸侯则被兼并消亡,周国也不在是那个仅仅灭了商朝的小国了,而是东临大海,南到淮河,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