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密码
文:水晶心语
作家毕淑敏说她到四十岁了才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起因是看到国外的一档社会调查,主题是:谁是最幸福的人?
最后经过大家的踊跃参与投票,结果产生了:
第一名是给自己的孩子洗完澡后怀抱婴儿的妈妈;
第二名是给病人治好了病后目送那个病人远去的医生;
第三名是,孩子在海滩上自己筑起一个沙堡,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孩子看着自己筑起的沙堡时自得其乐的微笑;
第四名是给自己的作品划上句号的作家。
毕淑敏说这四个幸福的场景她都曾经历过,可在那个时刻她并没有幸福的感觉。
按照那个评选结果她应该是个集幸福于一身的人啊!可是她并没有那种愉悦的、眩晕的幸福感,她感到悲哀,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是呀!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幸福感的缺失大概是我们中国人普遍都存在的问题!
再看看那四个评选结果,先不说它具不具有权威性,但那四个场景,前三个却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最寻常的经历呀!那几乎就是大多数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呀!
给婴儿洗澡的妈妈,嗯,拍成照片或者是在脑海里想象,那确实很温馨,那个妈妈确实应该有幸福的感觉。可现实情况呢?当过妈的人都有感受,常常是忙那个小人儿忙的鸡飞狗跳,累的瘫成一滩烂泥,那还顾得上去感受幸福呢!
至于医生,想必大多数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每次去医院看到医生那张庄严肃穆的脸,那分明就是苦大仇深,哪里有幸福的感觉?郑重说明一下,我跟医生没有仇哦!
唯有孩童时无忧无虑的快乐还让人记忆犹新,那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幸福,很短暂也很遥远。
而现在的孩子呢,已经不可能去体会那种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了!
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竞争,就开始体会到压力,整天奔波在学校和各种辅导班的路上,孩子小小的肩上背负着社会和家长赋予的双重压力,快乐都鲜少有,更毋宁说幸福感了!
有人说现在是电子时代,各种电子产品展现给人们一个更新奇、更有诱惑力的世界,它比大自然更能捕获孩子们的心,就连我们大人也会沉迷其中,这也许会有些许快乐的体验,但更多的是深陷其中的空虚和迷茫。
难怪连大作家都悲哀的说她没有幸福的感觉,我们大多数寻常人就更难有。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无形中给了我们太多的压力,我们总是一身疲惫的奔波在职场和家之间,鲜少有时间去关注一下内心世界,去倾听内心的声音,更不敢让自己放慢脚步,让疲惫的身心有片刻的歇息。
安全感的集体缺失也许是造成我们焦虑不安的真正原因,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缺失更像一道无形的墙,我们时刻提防着,为自己戴上层层面具,身处在车水马龙的热闹繁华之境,却孤独的与世隔绝。
我们有着心比天高的理想,却被围困在鸡零狗碎琐宵繁杂的生活里,所以我们不快乐,更感觉不到幸福。
中国人的归属感特别强烈,而房子是家的象征,好像有了房子才算有了家一样,房子特能给人安全感,所以高居不下的房价成了国人心里永远的痛。
当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当手里微薄的薪水支撑不了生活所需的时候;当我们梦想的生活跟残酷的现实无法对接的时候;当周围的同龄人远远的把我们甩在身后的时候,攀比之心会让焦虑、烦躁、失落、沮丧等负面情绪满满的占据我们的心灵。
白岩松说:
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是呀!这也许正是我们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所在。
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宁静平和的心态才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也许,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一点点,既然通往终点的路只有一条那又何必走的那么匆忙?!为什么不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呢?!
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人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一个有着宁静平和心态的人才能给周围人舒服的感觉,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
一个幸福感满满的家庭,尤其是一个心境平和的妈妈,才能养育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而一个健康快乐人格健全的孩子比一个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更能适应这个社会。
周国平说过:幸福是一种能力。他比喻国人生活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半空中。
白岩松更是直说,中国人集体缺乏信仰。
而我想说:我们活得丢失了自己。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何在?
所以我们总是活的人云亦云,活的战战兢兢,笑,不敢开怀大笑;骂,只能背后指桑骂槐;哭,更是只能藏着掖着。能让人瞻观的,必定是经过了层层包装。
呵呵!活的够难受的!怎么看都像是生长在阴暗的角落里的营养不良的植物,不舒展更不洒脱。
我们和幸福之间差了什么?
我们和幸福之间差了一种认知,差了一个心态!
而拥有宁静平和的心态更是一种能力。
什么时候,我们,能找准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能以平视的眼光、平和的心态看待人、事、物;能坦然的接受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能欣然的接受与周围人之间的差距;能淡然的无视他人对你的误解甚至恶语中伤,那我们就离幸福更近了一步。
生活是自己的,好也罢,坏也罢,都与他人无关,你平静自在的做你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