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665)
【原书补遗卷一·四五】
王兰泉方伯诗,多清微平远之音。拟古乐府及初唐人体,最擅长。自随阿将军征金川,在路间寄《南斗集》一册。读之,俶诡奇险,大得江山之助;方信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也。《过瓮子洞》二首云:“急溜从东来,锐石忽西拒。水为石所搏,奔流竟回注。岂知限坡陁,欲走不得去。回旋蹴浪花,蓄势作驰骛。何为一叶舟,竟往杀其怒?舟水相撞舂,进退屡犹豫。乘间突而前,奇绝诧径度。”“大石如覆舟,小石如断臼。其色侔猪肝,其状肖熊首,其积累重甗,其裂豁破缶。谲诡非一形,争出扼溪口。三石更颀然,似结烟霞友。临空出窍穴,大小靡不有。俾受篙师篙,真宰信非偶。”《舁舆短歌》云:“下山走坂丸,上山逆水船。下用四人夹,上用四人牵。长绳系板当胸穿,舁者二耦趋而前。二十四足相后先,如鱼逐队蚁附羶,如羊倒挂禽齐骞,我身托舆舆托肩。肩上尺木絙以缘,莫怪侁侁走不前,脚底千峰方刺天。”
王兰泉,即王昶,(1725年—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朱家角(今属上海)人,清代文学家、金石学家。详见《闲读<随园诗话>(654)》
阿将军,指阿桂,(1717年—1797年),章佳氏,字广庭,号云岩,满洲正蓝旗(后以功抬入正白旗)人,清朝名将,大学士阿克敦之子。详见《闲读<随园诗话>(594)》。
南斗,音nán dǒu,释义:1、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史记·天官书》:“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张守节正义:“南斗六星,在南也。”郭沫若 《南海劳军》诗:“天际雷池谁敢越?酌将南斗寿京华。”2、借指南方,南部地区。《隋书·高帝纪上》:“ 尉迥猖狂,称兵邺邑,欲长戟而指北阙,强弩而围南斗。”张际亮《送云麓督粮粤东》诗:“便使储胥富五羊,要持节钺指南斗。”
俶诡,音chù guǐ,意思是奇异。出自《吕氏春秋·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毕沅注引李瀚曰:“俶诡亦作諔诡,奇异也。”清·昭梿《啸亭杂录·汤敦甫》:“闻公少居乡时,行颇俶诡,里人多畏之。”
瓮子洞,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五强溪镇的沅水河,在县城东面一百八十里的地方,形状如仓,流水的回声瓮瓮作响,沿河岸上是峭壁,下边是深潭,潭下有一滩,曾经暗礁密布,浪高水急。明朝时由民间集资在瓮子洞一带的沅水河北岸修建开凿纤道,方便船工和纤夫行走。沅水又叫沅江。在沅陵境内全长100多公里,纳大小溪河910条,有1000多米的落差,滩多水险,素有“三脑九洞十八滩,滩滩都是鬼门关”的说法。过去船行此处,必须有纤夫拖拽。目前,有沅水古纤道遗存,古纤道沿途的石头上密密麻麻到处都是细长光滑的石槽和蜂窝状小孔,当地人都叫它“纤夫槽”和“蜂窝岩”。此外,在古纤道的崖壁上挂有不少的穿壁铁环,据说这就是传说中的串连“寡妇链”的铁环。传说是瓮子洞一带一个名叫缆子湾的小村子,一位妇女因为父亲、丈夫、儿子三位亲人都因为拉纤失足落水而亡,遂发愿在沅水险滩上安装铁环,再配上铁链,供纤夫们抓手用,不再让纤夫跌落悬崖。 “寡妇链”的铁链因年久失修,几经风雨,已被损毁,唯有深陷在岩石中的铁环仍依稀可寻。“寡妇链”“纤夫槽”和“蜂窝岩”一起,被称为见证沅水河运史的三大奇观。
坡陁,音pō tuó,亦作“坡陀”。释义:1、山势起伏貌。唐·杜甫 《北征》诗:“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宋·苏轼《次前韵答马忠玉》:“坡陀巨麓起连峯,积累当年庆自钟。”2、不平坦。唐·韩愈《记梦》诗:“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颜肘拄座。”3、山;山坡。明·李东阳《灵寿杖歌》:“下可涉园径,上可凌坡陁。”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厦门砖刻》:“见篱外坡陀有光,连三夕。怪之,因掘地得古砖。”
驰骛,音chí wù,也作“驰鹜”。释义:1、疾驰;奔腾。《楚辞·东方朔》:“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王逸注:“言极疾也。”2、奔走;奔竞。《史记·李斯列传》:“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3、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并有所建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宋·徐铉《奉酬度支陈员外》诗:“古来贤达士,驰鹜唯羣书。”
侔,音móu,形声字。从人,牟声。本义:等同;齐等;相等。《说文》:侔,齐等也。
甗,音yǎn。甗,中国古代炊器,功能相当于现在的蒸锅。最初为陶制,后逐渐演变为青铜制品。甗的结构大多认为是分为上下两部,上半部称为“甑(zèng)”,用以盛放食物,甑底部有带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半部称为“鬲”,形似鼎,有三足,足间可烧火加热以煮水。重甗,本意是两个甗累积在一起,山形如此者称“隒(yǎn)”。《欽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輿汇编·山川典·山总部》:重甗,隒。〈注〉谓山形如累两甗。甗,甑也,山形狀似之,因以名云。〈疏〉孙炎云:山基有重岸也。
舁舆。音yú yú 。意思是抬轿子。舁,《说文解字》:“舁,共举也。从臼、从廾。”。舆。从车,舁声。本义是车厢,亦指轿:肩舆。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