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气儿学佛心得儒释道传统文化

“定散二善、定散两门”,有什么区别?

2019-07-25  本文已影响152人  5cc1a542ec19

五、料简定散两门。

与上开章异者,

 “开章”当中的第五门,说:

料简定散二善,通别有异;

第五门是用了十个字,如果按照规范,通常“开章”和“随释”的章名应该一样。但这里不一样,一个是六个字,一个是十个字,而且六个字这里是“料简定散两门”,在开章的时候是“料简定散二善”。

首先要关注到这里和开章的章名不一样,而我们一般都会忽略过去。所以,这给我们的启发是读书要细心,这里面是有说法的。

有云“‘二善、两门’,语异义同,

有人就对这里跟开章的标题不一样作出解释,他先解释“二善”和“两门”,“这两个只是语言表达不一样,意思差不多”,“‘二善、两门’,语异义同”。

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

今略‘通别有异’而已,

这里跟开章比较,只不过少了四个字,就是“通别有异”。

广略互显,无别深意”。

开章那里说的比较详细一点,有“通别有异”四个字,这里就简略一点而已。这样互相比较,就能看出一个详、一个略,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

一般人读书,关注不到这里与开章不一样;即使关注到与开章不一样,这里的解释可能多数人都这么认为:“定散二善,定散两门,不是差不多吗?不过,开章那里就多了四个字——‘通别有异’,那就是广略不同,无别深意”。一般人都会这么理解。

看下面《楷定记》的解释:

今谓不然。“二善、两门”,非无差异,如序题记。

首先,“二善”和“两门”并不是完全没有差别的。

“如序题记”,在序题门那里解释的时候,说“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这是讲“二门”;“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这是讲“二善”,定善和散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二善”也就是“二行”,“回斯二行,求愿往生”,这才叫作“门”。那里对于“两门”或者是“二门”的解释有两种:一个叫“二之门”,一个叫“二即门”

总之,“二善”是直接就善法、善行当体说明的。“二门”是另外加了一重含意,“门”有“通达”之意。比如圣道门,诸宗行人所修的都叫作“二善”,要么是定善,要么是散善,但不能叫“二门”所谓“二门”,一定是净土门的概念定善、散善,诸宗、诸经法都这么说,但是,如果讲“二门”的话,是指把这定散二善回入求生净土,才有所谓门不门的意思,它有这样的一个趋向。

“门”是出入之意,就是用定散二善导入净土门,回向求生极乐,定散二善才成了“门”。那么,成为门,又有所谓“近门”和“远门”。如果直接以定散二善往生净土,这叫作“远门”;以定散二善导入净土十六观门,这叫“近门”,这叫“二之门”。因为入观门之后,就更近了,入了观门,归入念佛往生净土。它和“二善”,即以本善法之体往生净土,是不一样的。

如果二善法之体,即以“二善”往生的话,那是不能往生的。所以,善导大师说:

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

这是“二即门”的位子

那么,在“二即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力量是不够的,而“二之门”就有可能往生。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以此定散二善回向求生净土,不是直接拿当体来往生,而是回入观门

这是稍微回顾前面“二门”的意思。

总之,“二善”是通称,“二门”赋予了净土宗特别的含义

比如讲“人”,这是通称,中国人、外国人都是人;但是,如果说“中国人”,虽然也是人,但是它是有特殊的指向。所以大家要理解,“二善”是通,“二门”是有净土宗的特别内涵在当中。

这是关于“二善、两门”,不同意他的看法。

接下来说“省略‘通别有异’,只是‘广略互显’”,也不同意这种观点。

“通别有异”,一章肝心,料简诠要,显于标名,无故略之,不应理故。

“通别有异”这四个字所表达的内容是整个定散门最重要的地方,所谓“料简定散二善,通别有异”,用“料简”来诠述当门之要,所以在标名的地方把它显示出来,就是开章那里有的。如果说没有理由的话,把它略掉,那就不合道理。

这前面是对“有云”的解释,不同意,驳斥。

下面是《楷定记》自己的见解。

当知此门依文广释释迦教义,其文有二:

我们要知道这一门,它是从前面序题门里面“释迦要门教、弥陀弘愿教”来的。在第三门以下说“依文释义”,所以这一门就是“依文广释”序题门当中所讲的“释迦要门教”。

“其文有二”,“依文”是依什么文呢?举出所依的文有两处,也因为这两处文不一样,所侧重的解释角度也不一样。

一、依通别五文,料简定散二善通别有异之义;

这就是前面开章所举章名的意思,开章那里所讲的“依文”,就定散门来讲,主要讲“依通别五文”。因为“依通别五文”比较方便,能“料简定散二善”。既然文有通别,那么“定散二善”也有“通别有异”,有这一层含义。

二、依一经始末,料简定散两门之义(此二亦当玄义、文义,亦对佛意、教门,应知)

这第二重就是“当标”,这里标“料简定散两门”。这个“依文”不仅仅是“依通别五文”,也“依一经始末”,就是这部经的全体。他所料简的侧重点不一样,当然和“定散二善”有关,但他是“料简定散两门之义”。

“此二亦当玄义、文义,亦对佛意、教门,应知”,这有两重含义:第一重“依通别五文,料简定散二善通别有异之义”,这是“玄义”;第二重“依一经始末,料简定散两门之义”,这相当于“文义”。

“玄义”也就是“佛意”,就是佛本心所要表达的内容,在释迦佛叫作“意密”,在弥陀佛叫“密意”。

“教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释迦佛本身也好,弥陀佛本身也好,内涵是这样,但开显的时候,一定是次第展开,这就是所谓“教门”。“教门”是随着这部《观经》从头到尾说的,所以叫“依一经始末,料简定散两门”,定门是十三定观,散门是三福九品。

既于一门含此二意,故立两标,以显其义。

因为在这定散一门当中有这两重含意,所以祖师立章名的时候,标题不一样。前面一重标题代表一重含意,这里又列一重标题,显示另外一重含意。

我想到一个比喻,像现在说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就是一个机构,但它既挂这个牌,又挂那个牌,人还是这帮人,做事是两块牌子的机构都在运行。

善导大师这里也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开章那里有一块牌,就是“料简定散二善,通别有异”,这里一块牌就是“料简定散两门”;“一套人马”,是这“两标”所有文句都是一样的

既然标了两块牌子,两个标题,虽然是一套人马,功能作用一定是要完成这两方面的内容。而且,两块牌子可以一套人马来做,那么这两块牌子之间的内容一定存在紧密的关系,所以就比较复杂。

所以今标不置“者”言,显示不牒上开章故

因为他没有说“料简定散两门者”,没加“者”,就显示这里的“标”不是从前面开章那里牒来的,而是另外又起了一个标。

一字一句,存没有由,不得加减,意在斯乎!

我们祖师说《观经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不能随便加减,有没有这个字都有深刻的道理,正显示在这里。前面说“广略互显,无别深意”,这里显然不同意这种认识。

所以,你看《楷定记》,对祖师的文句是这样地崇敬,虔诚,看得又是这么地细微,我们对祖师的法义、教文也应当如此。我们眼浅心粗,看不到这里,那么就要学习古德的精神,要想到这才是孝子贤孙应有的态度,和继承祖产、家业应有的一种责任、担当。

如果没有古德这样引导我们,把一份丰厚的家产——善导大师的著作交给我们,我们能把它担负下来吗?我们一定是把祖产消耗掉了,因为看不懂、看不明白,很轻松地忽略而过,这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就被我们随便浪费了。好在有古德这样的示范,我们知道“这是好东西,那也是好东西,宗祖善导大师给我们留下这么多好东西”。这样才能传承下来,如数家珍,感恩这付嘱的家业之宏伟,创业之不易。

恭录自《观经疏楷定记》讲记10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