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的夜晚灯火璀璨,人气火爆
文/苹儿(茵草芳菲)

傍晚六点,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还没褪尽,街灯已迫不及待地亮起,像是谁把一天的星星提前撒在地面。柏油马路白天被太阳烤得发软,此刻却像一条刚睡醒的巨蟒,在灯火与油烟之间舒展筋骨,吞吐着人潮。
女儿女婿趁着暑假从上海带着两个孩子回家探亲,在酒店用完晚餐后,趁着灯火阑珊,我们随意行走在开发区的夜色中……

靠近万景酒店的能达中央公园南广场上,此时摆满了各式文创产品,一个接着一个地摊,足足有百余米长。地上有摆剪纸、糖人、套圈、射击、书画和试卷的。也有家长陪着幼童玩钓鱼、钓小鸭子的。一条条在大盆里畅游的小金鱼,把孩子们逗得嘎嘎直笑。尤其是旁边盆里一大群叽叽喳喳的小黄鸭,张着小嘴吞食时,被一位眼睫手快的小朋友吊上来的一瞬间,乐坏了周围看热闹的孩子和家长。
广场的里面,有一大群男女穿着黑衣红裤或橘衣黑裤,排着整齐的队伍,随着激越的音乐声起,他们挥舞着手臂,连踢带蹦地跳着激情洋溢的广场舞。这哪里是大妈的广场舞?而是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壮年人在兴高采烈地舞动夜色。我们从旁边经过,伴着音乐声,也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女儿对我说,“这里好热闹,人气真旺啊!”

继续向南往走前,我们来到了能达夜市口。一股热浪便迎面扑来——那是孜然、花椒、蒜蓉与热油在铁板上翻滚的味道,混着冰啤酒“哧啦”一声开盖的麦香,像一记闷拳,把人从格子间的倦意里打醒。摊位挨着摊位,红的灯、黄的旗、白的蒸汽,把夜色烫出大大小小的窟窿。烤鱿鱼的小伙把铁铲敲得震天响,油花四溅,像一场微型烟火;卖炸土豆的阿姨戴着碎花袖套,手腕一抖,雪白的土豆丝便在空中翻个筋斗,落进滚油,发出“呲啦”一声脆响,仿佛在给夜色鼓掌。
人声是夜市最稠的汤。有刚下班的白领攥着烤苕皮边走边啃,口红在签子上蹭出一道玫红;有穿工装的电工蹲在路边,用塑料小勺挖西瓜最甜的心;还有来不及摘下安全帽的工人,把啤酒瓶夹在腋下,用牙齿“嘣”地咬开瓶盖,泡沫顺着脖子流进衣领,他大笑,像把一天的疲惫都笑成了花。孩子们举着荧光棒在缝隙里钻来钻去,像一群会发光的鱼;卖氢气球的老伯把绳子系在手腕,五颜六色的卡通脑袋在头顶轻轻碰撞,发出“咚咚”的闷响,像夜市的心跳……

尽管我们已吃得酒足饭饱,但两个半大不少的外孙,还是挡不住夜市独有所那份诱惑,买来烤羊肉串和烤鱿鱼解馋。看着他俩津津有味地吃相,我在想,这夜市之所以能经久不衰的红火,主要还是许多年轻人,都有这份超旺烟火气的爱好。
夜深了,摊位正一盏盏熄灯,像星星慢慢闭上眼睛。清洁工推着扫帚过来,把竹签、纸碗、啤酒瓶拢成一堆,铁铲刮过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夜市最后的喘息。我们踩着满地的油光往回走,我的鞋底在不经意间沾了一粒孜然,宛如我把今晚的热闹偷偷揣进了口袋……
远处,最后一盏灯“啪”地灭了,可我知道,明天傍晚,它还会亮起来——像所有不肯熄灭的梦,像所有在日常生活中尽情开花的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