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对话法律人专业修炼,揭示专家养成之术

2018-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瀛和说法

毫无疑问,律师的竞争力源于其专业度,一名优秀的律师在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时会更加有的放矢,更符合客户利益诉求,在为客户提供管理运营、增值服务方面会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当然源于其行业客户越做越高,法律研究越做越深,可处在国家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中,律师行业领军人物的出现却屈指可数。如何改变现状,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名法律专家,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每一位法律人深入思考。

▲ 圆桌对话

在11月17日由瀛和律师机构支持的第四届法律人马拉松“法律人的专业修炼与专家养成”论坛上,由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老师作为主持人,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周大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邓子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冀祥德、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小冰、瀛和律师机构总部负责人孙在辰等嘉宾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话,共同探讨法律人的专家养成之术。

周大伟:“心有根基,踏步而行”

周大伟教授表示,“对很多法律人来说,与法律行业结缘是一个偶然,当时定位可能也并不准确,但目前现状应该给予积极肯定。”他从身边实例出发,讲到法律人的专家养成首先是要有道德底线,秉持正义感和责任感,形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这是法律人的根基。

邓子滨:“坚持学习,将案子办成经典,变成宝典”

邓子滨教授着重提到了法律人的价值思考,他首先对律师职业共同体给予了肯定,对律师行业的未来发展给出了良好的希冀。并表示,即便是在彷徨犹豫的大环境下,法律人更应当坚持学习和钻研,学海无涯永无止境,正视分享带来的价值,争取将案子办成经典,变成未来青年律师们学习借鉴的宝典,为国家法制建设的稳健发展贡献力量。

冀祥德:“法律人专业修炼要掌握风度、气度、力度、速度”

“你把法律当成什么?”冀祥德教授表示这个问题是每一个从事法律行业的人都需要深度思考的,是引领法律人专业能否养成、专业如何养成、养成到何种程度的一个内在基础。同时他从内在思想“律师的五重境界”(即将律师作为饭碗、工作、职业、专业、事业)及社会外在的认识与评价定位出发,呼吁在座律师同仁们,为了法律人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高理想,紧随前辈,坚定前行,学习丰富知识,加强专业攻坚,同时也不能忽视身体作为革命本钱的强大力量。

刘小冰:“坚定想法,表达说法,修炼做法”

刘小冰教授指出,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中,要不断地修炼成为一个史诗级律师,就要心中有想法,有自己坚持的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更要有说法,能够将自己独特的观点表达出去,“当普及常识成为竞争,当说出真相成为犯罪,拒绝平庸也是一种伟大”;最后,要修炼做法,不断去实践,要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进行深化研究不断升级。

孙在辰:“法律人的专家思维:跨界思维、匠人思维、责任思维”

孙在辰主任强调,法律人专业修炼这个议题并不单纯是从一个律师的专业化建设去说的,当然专业化建设是必备,这要求律师要具备“匠人思维”,去打磨去实践去落地;但它更包括的是律师从开始到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当今中国律师行业的现状是什么?律师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是什么?个人单打独斗带来的影响有什么?整体规模小而散、缺乏品牌意识、专业化建设不成系统、业务单打独斗、资源无法进行有效整合等,困扰律师执业发展的痛点太多,这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并且这一切能干扰到发展的问题都应该着手解决,要锻炼自己的跨界思维,律师不仅仅只是律师,更要成为站在法律层面上的战略专家,这要求我们提升眼界、扩大视野;最后,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层面,是我们要具备责任思维,傲骨之中不错失担当,前行之中不抛弃行业,为不断完善律师行业生态,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做贡献。

刘桂明:“一心一意一辈子”

刘桂明老师在总结圆桌对话时说道,“如何实现法律人的专家修炼与专业养成,我觉得这是一心一意一辈子的事,从基础信念的建立,到专业知识的储备,到战略层面的升级,需要每一位法律人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走,不可妄自菲薄,不可急于求成,不可停滞不前,这也正是我一直追求的法律人马拉松的精神,不忘初心,跑步前进。同样地,法律人也应该这样。”

▲ 论坛现场

法律人马拉松已结束,可“一次比赛、一场论坛、一部新书”带给我们的思想震撼却仍旧留存在每一位法律人的心中,“法律人的专业修炼与专家养成”这个庞大的命题更值得我们探索终身。正如刘小冰教授说到的,“中国的法制建设就像在一场阴雨天气中举办的马拉松,但法律人不得不去跑,这也是法律人专业修炼与专家养成的一个最高境界,当达到这个境界后,即使是在凛冬时刻,法律人仍是给予世界温暖和光明的群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