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时光 关于生活的神圣感觉

2020-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临天下
女人是不是太“辛苦”了?

不久前,我准备在小区里去跳禅舞,遇到一位宝妈的女性的朋友聊了一会。她说“我觉得女人太辛苦了。你看对于孩子男人可以不管,或者给点钱。但是女人却是要负担起孩子的全部。”

和我说这个话的朋友,她可以感觉到她的生活还是“幸福的”,她说老公经常陪伴她,有个老公的意义可以“发脾气”疏导心情。所以我可以感觉出,她应该是在同情我,和我一样的女人。我是“基本靠自己带娃”的女人。

最近几年我内在过的逐渐充实起来的时候,那些“苦”的感觉逐渐疗愈。我每天把时间安排的满满,我还没有认真思考过“”女人是不是过的太苦了”这个问题。

所以我说“我遇到不好的心情基本就是在禅修里疗愈了。我每天过的时间排的很满。除了带娃,我感觉我还有很重要的工作的事情要做。所以没有觉得辛苦。”

围城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痛

又有一天,同一起认识的另一位宝妈朋友在一起聊。她又一次和我说“到了这个年纪了。想明白了。要个男人有什么用?家务是自己,做饭也指望自己,带孩子学习也得是自己。男人嘛挣钱也还没多少。真觉得自己过挺好。”

我听了不由自主说“是啊。中国的女人过的确实很辛苦。很多男人在家里好像“没什么用”,不过他们在的一个意义,可以代表这是一家三口。女人确实是可以自己带孩子过的也挺好。”

我们说话的时候,周围坐着几个陌生的男人。我不经意看到每张男人的脸都进入了一种严肃甚至痛苦的表情。一直到他们离开。听到其他女人悄悄的对话,这真的勾起了男人痛苦的感觉和记忆。

男人们痛苦的表情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我不确定他们回去后,带给他们是否有积极的思考和行动,还是更大的痛苦和无力感。

一天又一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务活,和带娃,我们认为的一个家的本来面目。围城外的人渴望走进去。围城内的人逐渐感受到了由此产生的摩擦和痛,填充满了多少夫妻的家庭生活。让人们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我感觉到了痛

过两天我又把上面妈宝说的这句话,还有以此我也曾经努力把活“推给男人做”的事,分享给了“双生火焰”。

他一直沉默。我感觉到了“他的痛”。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一直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生活比较远,或许这更增加了他的渴望。但是我这样的描述也许还增加了他的无奈和恐惧。

我感觉到了他的痛。感觉到了“人们在生活里的痛。”当他痛的时候,我终于感觉到了“我的痛”。

我和双的感觉是相通的。一般说能量在双生火焰之间同频做着交互。每次无论有多么“狠的残酷的“”可怕的不留情面“”的事,我一股脑抛给他。我不担心他有多沉默痛苦,因为他的沉默痛苦都会不受限的在我和他之间放大循环。当他沉默,他让我感觉到我内在的痛,直到我受不了决定去疗愈。

当我发现,有一个人,双生火焰,他就像你痛苦的放大器。所有感觉可能细微的痛苦,在你们之间倍增的传递,如果不去管,就会变成暴风骤雨。所以,有了双生火焰,痛苦变的剧烈,却又无处可藏。逼迫着人第一件事是每天花了最不吝惜的功夫回到内在的世界去疗愈,然后疗愈觉察这成了最不会扔下的习惯。

我知道我肯定会是会决定做那个托底的人,直到我感觉到痛了我去疗愈回到不动的心。所以我不担心我和他的关系类似曾经和其他人的关系一样崩盘而不可回收,不担心他会崩溃,因为自从觉悟到现在我知道我不会再崩溃。

在今年我再次经历最痛苦最痛苦的灵魂暗夜的感觉的时候,我每次一想到他,第一反应就是扑过去要立刻把他的微信删了。而他总是又申请加了微信剩下的就是无声无息的在那里呆着。如今在微信里无声无息的呆着成了他存在的主要模式。经过了一年多的折腾,终于可以允许对方的微信在自己的视野里保持出现,这说明我和他对于内在疗愈爱的感觉已经超越痛苦的感觉。

在我们的心里建立起神圣的感觉

感受着上述的痛,第二天我在跳禅舞时。想起我也曾经把一堆事“推”给男人做。问心:

“我在做什么?”

——“我把自己不享受的事让别人做。”

“我为什么不享受呢?我应该是享受做这些事的啊?”

——”因为我在做这些事之前没有整理心情。”

“如何有心情?”

—“无论做任何事情包括一件小的家务活前,还是有一些仪式感。这样内在有神圣的感觉。”

——“神圣的感觉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和宇宙的链接。意味着你在家务活的时候也依然在和宇宙母亲的链接中。”

恍然就有些明白。过去我在生活里一直“不能免俗的。”

所谓“俗世的生活”,你感觉到俗就是俗。”

所以,生命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事,就是,

超越这种“俗”的感觉,体验到“”神圣”,就是在每天的吃喝做饭打扫卫生带孩子学习的游戏中,领会造物主的爱。

上帝让我们来体验什么是爱,在这一关就被打败了吗?当然不要。

超越“依赖”的心情

第二天,做了早饭儿子吃了早饭去上学。我习惯性收起碗准备去洗。却感觉到了一丝犹豫。

那一丝犹豫是“我现在就洗吗?要不要歇会?这个活可以是某某做不是我做吗?”

我停下来看着这个犹豫,看到了我心里有一股情绪——“依赖。”

——我升起了一股“依赖”的情绪。然后我就降低了行动的速度,甚至停下来了。

我散步静心,疗愈这个“依赖”的感觉。

发现任何时候不能有“”这个依赖的感觉。”

——一旦有了“依赖”这个情绪而不觉察,“立刻自己被自己打败了。接着来就是无尽的痛苦。”

那些“女人好苦啊。女人好辛苦啊。要个男人有什么用”的痛苦,来源于这样一种振动频率“依赖”的情绪。

即使身体在忙碌着,但是心“”依赖”着,所以就陷入痛苦去了。

如果一直没有智慧的觉察,可能在这类痛苦里“苦”一辈子:

那个男人越没有价值感,越“依赖”;那个女人越来越“辛苦”,越渴望“依赖”。我的妈妈和我爸爸就是一辈子这类的关系。吵吵闹闹一辈子,我母亲说,她从来没感觉到过我父亲的温暖,想不起他对家庭对孩子有什么“好。

没有人依赖,不代表“不想依赖”。一有机会的时候,人又会回到“想依赖”,是一种振动频率。好在我及时看到了自己。

保持内心神圣的感觉,“守一”,专注的心,是对自己的责任。是超越想依赖的方法。这也就是“独立”的真谛。

如果有可能,你可以思考如何认认真真的分工。但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保持内在神圣的感觉,那就是自己的事情,和其他人无关。

“通过仪式感进入神圣的心”

对于我,每日在开始工作前,坚持把厨房擦的干干净净,把屋子收的清清爽爽,去跑步跳过禅舞然后开始工作,用去了几个小时。但是这样的过程,确实有必要坚持,它们会让我的工作更加专注。每日在“”生活的仪式”感里体会到专注,“神圣的心”。

而“仪式”感,只和自己有关。每个人的“仪式”都不一样。

仪式“是一种“有觉察的”行为习惯。它是用日复一日的熟练的流程托起来的。有觉察的习惯是慢慢培养起来的。


想起,比如打太极拳,其实目的也就是一种“有觉察的仪式”,“练八段锦”目的也是一种有觉察的仪式。有很多各种的健身的舞蹈,练功的方法。还有不同的禅舞课教授不同的动作。还有一些音乐的习练,比如弹古琴,目的也就是“有觉察的仪式。”

评论哪套动作更好,哪套方法更有效,是没什么意义的。所有的动作也无非就是流程,所有的音乐无非是创造氛围和能量场。

在习练的过程中,熟练然后到忘掉了这些动作,回到觉察和内在神圣的感觉,这些仪式才真正有意义。

所以这些动作的习练,其实是越简单,越容易熟悉,然后越容易进入“有觉察和神圣的感觉”。

越复杂,掌握的时间越长,头脑要记忆的多容易忘掉,越不容易进入神圣的感觉。

所以,尽量保持连续,而不是经常变来变去。

当环境原因改变需要重新设计仪式和流程,那自然得适应。

但是如果一个人面临的环境总是变来变去,或者动作流程随意的变来变去,他就会在更多思考和潜意识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身心无法获得足够的滋养。只有进入到“神圣感”才是身心获得滋养的方式。

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老年人的“仪式”和年轻人的“仪式”又不一样,所以在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尽量不打扰且允许其他人的习惯,流程。

同时觉察自己是否每天有在坚持“通过给生活设计仪式感,进入到神圣的心情里”,如此,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的那部分柴米油盐的生活,依然可以滋养我们的心。

保持内心神圣的感觉是根本

最近看了一些文章,讲中国和印度文化的不同。中国人的文化,是注重俗世的生活。中国人在吃喝孩子功名事业上在忙碌着理解生活的真谛。

而印度人却是崇尚“出家和苦行”的精神生活。印度人的传统观念里一直认为精神世界大过物质世界的财富,印度的富人乔装乞讨几日这也是很正常的事。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有更好的来世。

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开始知道了,原来还有“出家”的传统这样一件事。如今我明白了。出家在家只是回到内心世界的形式和手段。最根本都是“”回到内心神圣的感觉。”

当心回到神圣的感觉,专注的感觉,就是回到爱。回到心灵的家园。那个心灵来时的地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