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论语|孔子:读书本身没啥用,运用读过的书把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论语·子路》
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授命去处理政事,事情却不能办成;委派到各地去谈判,却不能一一应对‘虽然读了很多,这又有什么用呢?”
我想起洛克菲勒对他儿子说:“知识本身没有用,运用知识把问题解决掉知识才算有用。”也就是说,安排一个岗位,交代一件事情,回来完不成,总是一堆理由,还要怪别人不太好。这种人书读得越多,理由越多,知识变成了找借口的工具,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读书不是为了炫耀我读了多少书,而是解决了生活中,工作中的多少问题,运用知识创造了多少价值。
这个问题就好像手里有好多尺寸的螺丝刀、扳手等工具,但是一但看到一个螺丝要拧开了,却不知道用哪个工具来把这个螺丝拧开。遇到问题不能一一应对,这就成了一种笑话,变成了没有用的读书人,然后很多人就会怪读书没有用,知识改变命运是骗人的,其实不是知识没有用,也不是读书没有用,是运用知识的人没有用。
一个企业需要人才,不是需要读过很多书的人,也不是需要能够找到很多问题的人,而是需要能够搞定很多事情,解决问题的人。否则人才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就是说让约个客户约不出来,让拜访个客户也走不进去,让整理个文件也整理不好,有的人来到公司看看公司都是问题,发现公司缺客户,资源,缺人才,最后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样的人算人才吗?
在孔子眼里,祖国需要的不是读书人,而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解决祖国遇到的那些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谁能行谁就是英雄。当然,我反省自己来说,读那么多的书结果还不能把企业治理好,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就是孔子批评的这种人,把三百篇《诗经》读得滚瓜烂熟,但是又不能用在工作中解决问题,这样的人不是很可笑?
所以,读书的目的不能仅仅在感性的方面理解,我自己好像懂了很多,也不能在那些虚的地方去理解 ,好像我沟通有进步了。既然各方面有进步了,那就要落在实处,读书读好了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经营企业的应该就是业绩提高了,公司的产值提高了,客户的服务水平增加了,员工的收入增加了,祖国的税收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