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
如何理解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77章,意思是说:天道的规则是减少富裕的,弥补缺乏的,人间的规则则不同,剥夺缺乏的,献给富足的。
天之道的意思是天然的,自然的和必然的。道的做法是减损多余的,增补少缺的;也就是锄强扶弱和劫富济贫。因为道对待和处理万事万物的宗旨是平衡,均匀与和谐;从而保持物体和事情的完整,和谐与存在;继而导致持久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人之道的意思是人性的,本能的和情感的。人性是贪婪的,欲求的与渴望的,人性的做法是剥削本就缺乏的,献给本就富裕的;也就献媚强盛的,歧视弱弱的,巴结富贵的,欺凌穷贱的;也就是欺软怕硬和嫌贫爱富。人性总是推动事物朝着极端推动;总是促使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贵的更贵,贱的更贱;强的更强,弱的更弱;因为人性的本质是贪得无厌,欲求不止和永不知足。从而造成物体,事情和本身极端化,片面化和分裂化,继而导致崩溃,破碎和死亡的结果。
尊道者劫富济贫,压高抬低和锄强扶弱;结果是万物和谐,平等和融洽;世界安宁,平静和自然。纵欲者媚贵嫌贱,追高杀低和助强凌弱;从而一起争抢,冲突和战斗;继而导致天下混乱,动荡和奇异。现代的,文明的和智慧的思想文化是维护和平,避免冲突和营造和谐;古老的,野蛮的和愚昧的思想文化是追求霸权,引发战争和渲染仇恨。
文明思想倡导分享知识,信息和数据;共享资源,权力和利益;均享机会,待遇和条件。商业文化的本质是交换,服务和共赢;拿出自己多余的,给予他人缺乏的;在协作中共同获利,在配合中相互受益。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任何匮乏和缺少都会迅速被弥补和增多。前提条件是所有的社会要素必须自由活动,流动和移动。所以,商业文明符合天理,大道和自然。野蛮思想主张独有,独占和独霸一切资源,权力和利益。农耕文化的本质是占有,索取和零和博弈。占有自己已经多余的,索取他人已经缺乏的,在争夺中相互伤害,在战斗中彼此破坏。在集权制度作用下,朱门酒肉臭,路边尸骨寒;两极分化,状态失衡,组织腐朽;从而导致社会动乱,民众造反和王朝崩溃。
欲望总是贪大求多的,必须结交有权有势的,以满足私利和私欲;必须剥削贫穷卑贱的,以获得劳力和贡赋。结果呈现否卦现象,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从导致社会撕裂和王朝崩溃。因为人心的本性是贪婪的,欲求的;总是推动事务朝一直的方向运动和变化的,这是贪得无厌的追求,也是事与愿违的追求,更是自取灭亡的追求。
利他是善举,慷慨是美德,付出是慈爱;遵从和服从大道,拿出多余的,时间,金钱和资源,帮助需要的人们智慧的思维,正确的选择和高尚的行为,必然会获得苍天的保佑,大道的呵护和人们的喜爱,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惊喜的馈赠和满意的结果。利己是恶行,吝啬是缺德,索取是凶恶;放纵欲望,贪婪和自私的心态,争取,剥削和掠夺他人本就缺乏的资源和财产,满足自己的享受和贪念,必然受到苍天的谴责,大道的惩罚和人们的唾弃,必然落得凶恶的报应和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