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你使劲想改造的那个孩子,和你一模一样
一
关系中的能量,有一个死循环:越抗拒越持续,越持续越抗拒。
而且,最可怕的是你抗拒的恰好就是你最擅长的,它们如影随形。
摆脱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再抗拒,让觉知的光照亮这片黑暗。
一个从事心理行业的妈妈,在公司做到了中层干部,各方面都很优秀,最近为16岁的孩子的事情苦恼不已。
孩子考试没考好,妈妈表示理解:“每个孩子都想考好,都渴望考一百分,再昏庸的黄帝也不希望自己国家灭亡。优等生和差生区别在于方法和努力程度不同。我们做限时训练,在10分钟内写出一个人物。要求字体工整,不能涂画。”结果孩子写了一篇英语短文,画了三个单词。
妈妈着急了,开始吼:“是让你写语文训练啊,不是英语!”
孩子也吼:“为什么不说清楚?!”起身回屋,使劲关门,说自己想死。
妈妈在这一刻被激怒了,开始跺门!然后孩子出来推了妈妈一下,也跺了一脚,当然力度不大。妈妈让跪下,孩子说自己没错。
妈妈继续:“你不想读书现在就可以滚回来,你16岁了,完全可以出去养活自己了。想怎么生活是自己的方式,不要一边说想进步,一边逃懒。你说自己不够努力,我们监督你,结果成了仇家!”
一场战争就这么爆发了。
妈妈后来反思说:“我在沟通中出了问题,让孩子不自觉出现了阻抗,其实如果我及时叫停就好了。为什么不能教自己的孩子,因为情绪化,代入感,逐渐让情绪控制了自己。”
真的只是这样吗?表面上看,是情绪犯的错,但它还有幕后主使。
真相,远远不是一句控制情绪这么简单。
慢慢深入下去,一层层的事实逐渐呈现出来。
二
妈妈是做心理行业的,接触的都是特殊儿童,深知心理健康对于一个孩子有多么重要。所以,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对孩子有过多要求,只给与他需要的帮助即可。可是,他实际的行为,却是不允许孩子考试不好,不允许孩子态度不认真,她以帮助的名义剥夺了孩子自我反思的权力,还要去孩子必须听从。
在她因为孩子摔门被激怒的那一刻,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
妈妈认为自己做心理辅导的,能帮助别的孩子,怎么就管不好自己的孩子?
有的时候,我们用过多的理论去分析孩子,认为这是在帮助他,其实是阻隔了情感链接。孩子需要的是有温度的爱,不是冷冰冰的帮助。
再深入觉知,妈妈说:
“我很好强,在行业里面很优秀,他爸爸也是。因为父母都很优秀,现在他们七十多了,没说过爱我。”
这一声“我爱你”,妈妈等了四十多年,仍然没有等到。
于是,这份未被满足的渴望,就植入了妈妈的潜意识。她要求自己必须要做一个优秀的孩子,才能被父母爱。
同样,这也是她孩子的内在信念。所以,孩子考试不好,就觉得自己失败了,不想面对,甚至有想死的念头。
这就是一种生命的轮回和复制。表面上看,妈妈和孩子好像不一样,但是实际上正是因为有同样的“动力”,加上不同的外界环境,所以产生了看似完全不同的结果。妈妈成才了,而孩子看起来却如此“失败”。
自己一直在期待父母的爱,这份得不到爱的恐惧,也就成了面对孩子时,最底层的态度。而这个态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让所谓的接纳和支持完全变了味,激起孩子越来越深的对抗。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做一个强大的人,如果是基于恐惧的强大,都是一种自我攻击,同时也伤害了最亲密的人。
相反,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强,才是真正的强者。如果能接纳自己的不强,孩子也就有救了。正是因为妈妈逼着自己优秀,孩子也要逼着自己优秀。所以,孩子的一切压力,不仅来自于妈妈,还来自于自我攻击。
妈妈的信念,影响并且塑造着孩子。
而妈妈的信念,来自于对父母的渴求。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来自父母的认可。
无论外在的我们有多么优秀的呈现,但内心仍有这个渴求,所以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认可,而明明知道自己大了,不需要父母认可了,可依然做不到。
三
我们迷失自我很久了,我们为外在的面子活着很久了,所以我们不仅要自己优秀,更要培养一个好孩子,以证明自己优秀,这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而这些并不是意识可以支配的,这是一种原生动力,来自本能,来自潜意识。它已经形成固定的脑神经回路,成为我们无意识的反应。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体验,改写神经回路。
在孩子面前,不再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妈妈,而做一个真实的妈妈,学会爱自己。不对自己苛求,允许自己不完美,也允许孩子不完美。
其实孩子本来都很好,不需要我们做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妈妈,我们做好自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