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享单车看,人可以有多自私
共享单车不容易
共享单车自从火爆起来之后,所到之处,都刮起了一阵骑行风。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共享单车的身影,这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提倡环保出行是非常好的形式。但同时,单车被故意损坏、被藏匿的事情也层出不穷。以致于有人说:一辆单车,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素质。
这实在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笔者也体验过寻找共享单车的苦恼,照着地图找了一大圈,明明显示在那,就愣是找不到。最后不得不放弃去找下一辆,因为有人把车骑到自己家的小区或者楼道去了,方便自己,耽误别人。
被藏匿的摩拜找车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这跟寻宝没啥两样呀!
自私是人性使然
自私是人性七宗罪之一,人总是下意识地把任何事情都往自己有利的方面着想。你看每天挤公交车时,大家都为了能赶上这一趟,拼命地挤,搭电梯同样如此,而被排斥在外的人只能灰溜溜地等下一班,可能得迟到了。人总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属正常。
再说回到找单车的问题,为什么有人想把单车占据?就是因为担心第二天出门找不到单车,耽误了时间造成迟到,要被扣钱。
一算这样被扣的钱加上全勤奖没了,比坐滴滴还贵耶!本来想着不用挤公车,一对比不划算,那就只能把单车占据了,让别人找不到车骑,反正别人迟到也不关自己事。
被破坏的单车那么这种事能杜绝吗?目前各个app软件支持用户使用拍照记录车辆被损坏和乱停放的情况,但效果甚微,更多时候只能靠使用者的功德心和意识去自我驱动。但总有一小部分人公众意识还是欠缺,你能把他们绑了吗?
这就说明了,人少的时候还能靠爱心,人多了只能靠规则去维持了。当然人有自私心也会有同情心,只是同情心会随着距离拉远而降低,一旦这种同情心有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淡,自然也就变得自私了。
自私会影响孩子
笔者的城市,去年建立起了很多开放性公园,免费提供给市民游玩。按理说这样的便民服务,让群众有了锻炼和娱乐的地方,是非常好的。但是自从公园开放之日,设施被损坏、乱涂乱画的现象就没有消停过。
有的儿童设施,脚踏板被拆了,玩具被弄坏了,甚至纸屑扔了一地。这也许是熊孩子干的,但身为家长在孩子破坏的时候没有出手制止,确实不应该。想象下,小孩子在学龄前阶段,对破坏东西时没什么概念的,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刺激。如果父母及时制止,小孩子就会在意识里形成这么多是不对的。但要是父母并没有制止,反而是任由破坏,孩子认为家长默认了,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自然会照搬。
大部分家长面对这种情况肯定会出手制止的,但小部分家长为什么不制止呢?这其实跟上面是一个道理的,他们认为孩子弄坏东西时常有的事,反正不是自家的,公共设施破坏了自然有人来修,犯不着放心上。反正别人不也是在滑梯上上面破坏嘛!
这么一想,公众意识就下降了,大家一起搞破坏,后面来的小孩子玩不了不关我的事,我自己的孩子玩得开心就好,你说这不是自私是什么?要是搁在自己家,熊孩子搞破坏,早就被一阵呵斥了。而熊孩子在如此环境的影响下,也被传染到自私的因素,去到集体里总想着自己开心,不顾别人的想法。可见自私这事,从家长身上学来的最多。
先做好自己
人有私心也有爱心,想让自己的公众意识变强,就得培养起爱心的能力。科学家发现,人体内有两套情绪系统:一套是善意系统,在做好事时会分泌一种“催生素”激素,能让心情平静而愉悦。另一套是恶意系统,在产生愤怒时,体内的“皮质醇”会升高,会使人攻击性会增强而学习能力减退。
在做好事的时候,幸福感会激增。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从小事做起,比如说吃完便当随手扔进垃圾桶,骑完单车锁好放在靠近马路的地方,别人为我们指路时道上一句谢谢,这些细微之事都是善意的好事。
从身边慢慢扩散到外,熟人到陌生人。每当盛夏酷暑,总会有不少单位自发组织,在马路边免费派送矿泉水,送给路过的人解暑,这种爱心传递就是增强公众意识和幸福感的方式。
现在总是大力提倡公众文明意识和树立正确观念,一方面提升人的素质,另一方面社会也会更加和谐。刻意为身边的人、陌生人做一件好事,真的不容易,却非常受用。希望下次你看到有车破坏公众设施,可以站出来制止,让自私的人少一点,让爱多一点。
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