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治疗历程
《叙事治疗的精神与实践》第4章读后感
本章主要围绕叙事治疗的三步历程阐述的,这三步历程分别是:
(一)探索使来访者身陷“问题故事”的那个世界的特征。
(二)经由松动主流故事看到隐藏的支线故事,“离开”被建构的问题故事,重新“建立”贴近来访者自己渴望或偏好的替代故事。
(三)在共写与重构故事的历程中寻找贴近来访者渴望所偏好的替代故事。
本章阅读起来相较于前三章易读易懂了些~
其中,我get到的重要观点包括:
1. 听故事的人,是因为故事具有意义而相信故事是真的,而不是因为故事是真的所以才有意义。
2. 叙事是人类思考和组织知识的基本方法。
3. 来访者是故事叙说者,专家编程故事的编辑,意义成为药方。
4. 典型的生活世界:婆媳关系、成绩挂帅、“好”人。
5. 典型问话:
5.1“XX期待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怎样”学会“要这样期待你?”
5.2 “你说说看,怎样算是一个XX(角色)呢?”
5.3 “你认为你是一个怎样的XX(角色)呢?”
5.4 “如果有一种你满意的XX关系,那会是怎样的关系?”
5.5 “当时那个XX(状态)的你跟之前XX(状态)的你,有何不同?“
5.6 ”你猜这样跟你说话的XX(人),他是怎样想象自己的?哪些/什么事他无法想象的你?“
5.7 ”你不希望他这样对待你,你希望他怎样对待你,才是你希望被看到的你?“
5.8 ”如果不是从XX角色来行动,这个情况“你”会说什么或做什么?“
5.9 “你在乎哪一种看法/眼光?这个在乎会怎样影响你?”
5.10 “婆婆做什么事会打扰你?”
5.11 “这个打扰,怎样影响你?”
5.12 “如果不被打扰,你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6. 来访者会采用视窗转变的方式来浮现他自己的替代故事,比如他人的故事映射自己的故事。
7. 整个故事的框架是一种意义的证明生成。
8. ”生活世界“与”叙说“之间的差别是目前这没有括弧,后者加了括弧。
9. 治疗师的提问会朝向来访者的文化脉络而问。
10. 不要吧来访者的语言当初是其内在历程的报告,而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两人共同互动的过程而延续文化生命,在某个范式中共同互相交流传递,语言不再是个人内在的表达,而是语言使人与人连结。
11. 对于在乎他人看法多于在乎自己的来访者,引导方向整体是要往“在乎自己”多过“在乎别人”的方向。
12. 对于婆媳关系的典型生活故事的来访者,通过丰厚来访者的“问题”来转化视框到婆婆身上。
关于本章内容的应用,在平时生活中,我会用到日常对话中,比如:
儿子:妈妈,我姐姐有电话手表,我就没有。
我:然后呢?你觉得没有电话手表会对你哪方面造成影响?或者如果你有了,你会是怎样一个状态?
婆婆最近老给我抱怨最近老二不好好吃饭?虽然我有点烦她总是唠叨,但是我会想到因为老二不好好吃饭,她会担心他发育不良,长不高,她是对他的关心,所以我也就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