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爱情,互不相欠
邓文迪说,若要问她嫁给默多克的原因,除了爱无他。
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有没有那种门当户对、三观一致、男才女貌,从一而终、举案齐眉的例子呢?几乎没怎么见过。但现实中肯定有很多,但这种例子太正常了,正常到没有戏剧所需要的冲突,一切都相配的刚刚好。在爱情之外,彼此在家世、外貌和财富方面势均力敌,所以看不出爱情的权重。法国总统娶了年长自己二十四岁的老师,他们的爱情貌似可以不怎么精确地认为至少超越二十四岁的年纪。当然也可能有其他加分的权重,我们外人不知。默多克和邓文迪的爱情,在外人看来,一个图钱,一个图其他什么东西,邓文迪理直气壮地回答是爱情,外人凭什么又说不是爱情让外人眼中差距甚远的人匹配呢。
我想不管一对情侣在外人看来多么不配,只要双方有一方认可爱情的存在,并且赋予爱情以无穷大的权重,那么所有看起来不匹配的情侣都是匹配的。爱情,让彼此毫不亏欠。
那么什么样的婚姻才是最无味的,最无聊的。我认为是:除了爱情,互不相欠。爱情和面包哪个更重要?我不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但一个人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将面包的权重调的太高,我相信势必会影响其对爱情的选择。科威特等很多中东国家作为一个极端例子,婚姻在科威特是建立在面包的基础上的,这里的男女不能自由恋爱,双方家长评估自己的家族势力和优势后,再根据自己子女自身的条件(外貌、学历、收入等),为子女选择一桩婚事(子女可以在相亲时发表意见)。科威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这里的每个科威特人都比较有钱(相对中国的普通民众)。但总体的配对结果是各个阶层之间通婚,上层男士会在取第二个或第三个太太后适当地降低对面包的重视,适当调高年轻和貌美的权重。科威特女子也比较乐于接受上述安排。男士娶回太太就束之高阁,女士也不干涉他的感情生活,只要保证金钱供应和维持社会地位。物质极大丰富的彼此,都来自同等阶层的富裕家庭,势均力敌,除了爱情,互不相欠,这种平衡也是很牢固的。可能会有人说,你怎么知道的,全是主观臆断。是的,有一部分。但我不做价值判断,鞋子舒不舒服,穿鞋的人知道。
文学作品与现实是很脱节的,特别是在婚姻和爱情方面。这也体现了作家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作家的精神世界比较丰富,外在的物理刺激很难影响到他们的肾上腺素分泌,他们适当或着过分调高了爱情或感情在关系中的权重。但作家的文学作品需要克服自己的庸俗,才能赢得读者的喜欢,很多读者也幻想或憧憬作家虚构的爱情,泰坦尼克号、梁祝,这种高过生命的爱情,温莎公爵为爱情放弃皇位,这种高过权力的爱情。看故事的时候,感动的泪流满面,觉得太感人了,太伟大了。为什么为了爱情放弃生命就觉得感人,为了钱放弃生命就就觉得不感人。我理解,每个人都幻想爱情,相信爱情是最高贵的,但是却迫于现实或自己的其他需求,对爱情的权重进行了缩减。并且在日复一日的缺爱状态中,越发地憧憬纯粹的爱情,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和影视来寻找慰藉。有些人骂马蓉做的不对。我倒觉得她在一定程度上在重新调整她的爱情在关系中的权重。或许她认为自己牺牲爱情,以自己的美貌或其他换回豪车和豪宅后,她与王宝强,除了爱情,已经互不相欠。既然互不相欠,谈何辜负和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