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篇 赊刀人

2021-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honeyhood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神秘的组织,起源于宋朝,在民国时达到顶峰,他们就是赊刀人。

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要往哪里去。有人说他们是地仙之体,是修行的人,可以出入其他高层空间和高级生命接触,所以他们就成为高层空间和人类空间的协调人,负责引导人间大势,和对天象的执行。

他们总是突然出现,留下一把刀,一句预言。待到预言实现时,再向收下的刀的人,讨回应有的钱款。他们自称祖师爷是裨阖纵横,身怀旷世绝学的鬼谷子。

追溯起赊刀人的起源,咱们就要聊到宋代的时候,存在过的一群特殊生意人“卜卖”人。

“卜卖”顾名思议,就是以卜算为核心,进行商品买卖的一群人。

从他们学会的技能来看,一开始他们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天桥底下摆摊算命的人,只是由于宋代商品贸易繁荣,买卖商品比算命更来钱,他们才把自己吃饭的本领和买卖结合在一起了。

早期的卜卖人,买卖的商品五花八门,有的是给人算算姻缘,然后推销一下自己的“桃运符”,有的则是给人算算吉凶,再推销一下所谓的“转运”道具。

其中,又有少部分人,发现了新的商机。

这部分卜卖人,带着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商品,游走于村落之间,寻找自己的“有缘人”。

例如谁家生了孩子,他们就带着一些讨喜的书、笔之内器物寻上门去,先给主人家说上点祝福的话,拉近距离,然后旁敲侧击说出自己会算命的事儿,愿意免费给公子算命。

主人家出于好奇,往往会答应让对方一试。

婴孩对什么都比较好奇,卜卖人只要伺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东西来给孩子看,孩子一般都会尝试着抓取,因为准备的东西都是精挑细选,无论孩子选什么,卜卖人都会将早已烂熟于心的“预言”讲给主人听。

这类话,不管准不准,至少都是好话,不得罪人,主人倒也听得喜庆。

临走时,卜卖人会对主人说,如果日后公子有了好的前程,希望到时候主人家能给他一点喜钱,这时候主人家往往会答应对方。

“卜卖”人的经营模式,便是赊刀人的雏形。

赊刀人顾名思义就是卖刀的,他们卖刀很奇怪,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先收一半钱,告诉你这把刀明年还用不坏就回来收另一半钱。第二种,假如一头牛可以卖一万块钱,就回来收钱,假如一个馒头可以娶一个媳妇就回来收钱等等,我们听着都不可能的情况!但是这些年来,他们所说大部分都成真了,但是这些人却很少现身来要钱。

据说在1878年7月的《申报》中曾记载了关于赊刀人的事迹:在清朝咸丰年间,浙江奉化地区曾出现过一名神秘赊刀人,他临走的时候说,等米价从每升八十文降到每升十八文的时候,他再回来收账。

当时百姓听到他这样说,都嗤之以鼻,笑话这个人该不会是个傻子吧,因为米是家庭必备粮食,价格升不了多少,也降不了多少,波动不会太大。

要是从八十文降到十八文,这幅度也太大了!

但是神奇的事发生在光绪初年,米价竟然真的大跌到每升十八文,这让当地的百姓惊讶不已,老百姓们终于开始相信赊刀人说的话,而有些人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而官府也曾派人去捉拿此人,不过他早已不知所踪了。

除了《申报》记载的赊刀人关于米价的预言外,在民间还有更为出名的五大预言:

第一、“羊过千,牛破万”。

第二、“粮食涨到一块半”。

第三、“农村老房没人住”。

第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石滚长草田栽树,十里一村不为奇”。

第五、,“分田到户来收钱”。

而这些预言也都是早早的就实现了。

赊刀人的盈利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依靠预言正确后,买家支付的报酬,另一种是一锤子买卖,买家直接从赊刀人手中花高于市价的价格买断,至于如何让买家甘愿掏钱,这就涉及民众的消费心理了。

赊刀人所售卖的刀具,通常是直接从熟人手中拿货,成本低于市价,这是赊刀人提高利润、降低风险的常用手段。

但光靠预言,这个回本又太慢了,一些赊刀人就想出了另外的盈利思路。

比如,今年赊刀人拿着菜刀来到某个村庄,承诺免费给村民用。一年后,赊刀人拿着大铁锅来到村庄,告诉村民只要把菜刀拿来,再加几块钱就可以以远低于市价的成本拿到铁锅,村民们很高兴买了。

一年后,赊刀人又来了,宣称自己拿到了什么神奇的酒,可以怎样怎样,只需要多少钱就可以获得。由于有了前两次的合作,村民们很快乐地掏钱了。

可结果呢?村民们花高价买的东西只是廉价的劣质酒,根本没效,赚了钱的赊刀人,也再没有影子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