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好”的亲戚。到底是一些什么货色?

2018-02-13  本文已影响68人  渭水徐公01112

我曾经听我的朋友讲过一个故事。

她说,每年过年回家的时候,是她最快乐的时候,也是她最闹心的时候。

快乐是因为,毕竟劳碌了一年,终于有机会歇个长假了。还能和家里的亲人团聚。

闹心是因为,好不容易歇了几天假,还没和家里的爷爷奶奶说几句话,就冒出来几个五十岁左右的陌生中年妇女。说是亲戚,看起来却很眼生。这帮人带着一副假惺惺的笑脸,肆无忌惮地问着她的婚育情况,然后便是没完没了的催婚和说教。

她不胜其烦,虽然一肚子火却没法发泄。这都是长辈,稍微有点不耐烦,父母就会说她不懂事。

于是万能的网友给她出了个小主意。有人让她多和父母沟通,并且多熟悉熟悉这些亲戚家里的事情。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第二年的春节,一个表姨夹在一群七大姑八大姨里,粗声大气的和她喊:“读研究生有啥用啊?害(还)不如赶紧嫁个人儿。趁着年轻好找对象,女孩儿过了三十岁就该妹(没)人要了。”

她字字清楚地回应了一句:“表姨这不成啊。要是嫁错人,又出轨又离婚的咋整啊。还得观察几年,挑个好人啊。”

表姨马上不说话了。她的女婿三个月前刚刚出了轨,正在闹离婚。

周围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不说话了。上一秒,她们还在冲着姑娘嬉皮笑脸,嘲笑着这个在大城市工作,却迟迟未婚的女人。下一秒,她们居然全都沉默了。

看来,她们早就私下达成了共识:她们儿女们配驴配马一样的婚姻,也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临时抱个团,只不过是为了组团嘲笑一下这个身在大城市,却仍旧单身的女孩子而已。

但一个人的老底被揭开了,所有人都慌了,毕竟谁的屁股都不那么干净呢。

但有一个问题,我估计很多人都答不上来:为什么这些人的话题总是那么单一,除了催婚,就是催生呢?

(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这个世界太大了。每个人倾其一生,都只能看见这个世界的一角。

有些人走出了故乡的一亩三分地。他们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那么多生活的可能性。

一个人,可以花几年读完很多书,也可以写下很多字。还可以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远方的土地,去世界的尽头发现更多的美好。

一个人,也可以告别格子间的拘束,依赖更自由的方式来养活自己。哪怕赚不到那么多钱,但如果能把兴趣当成工作,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如果一个人遇到了合适的另一个人,那自然而然就会在一起,根本用不着强行配种。在那些强扭到一起的婚姻里,遇人不淑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也让无数的明珠硬生生变成了鱼眼珠子。

而有些人,则在故乡的一亩三分地里守了一辈子。就算脚踏了出去,思想却永远扎根在了那边。

他们固执地认为,一路读书到大学毕业,回家来进个编制,然后立刻结婚生子,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没个“稳定”的工作,或者没结婚生孩子,这样的人生就是失败。

他们眼里的好生活,用小品里的一句话来说,那就叫“原地挖个坑,挖完再填平。填平再挖坑,挖完再填平。”

问题的根本,其实就出在这里。这并不仅仅是两代人的冲突,而是两类价值观的冲突。换句话说,一部分人的精神先富起来了。但另一部分人的精神仍然贫穷。

这种冲突,是针锋相对,无可调和的。一切形式的沟通,都是夏虫语冰,鸡同鸭讲。

(二)人的攀比炫耀心

人人都有求胜的本性。只不过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

有些人要强,他们愿意求知,也希望见识到更大的世界。这是求胜的一种常见形式。

但你以为。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就不想求胜了吗?

才怪。须知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呢。他们怎么不想求胜呢?

但实际上,那些见识短浅的人,求胜的资本实在太少了。论见识,论学识,论收入,恐怕都比那些从大城市回来的年轻人差得太多。人家谈天说地时,他们想插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他们思来想去,突然高兴地想起来:哎呀,我岁数有优势啊。我可是长辈啊,你要是敢还嘴,就是不懂礼貌。浑然不知他们自己都不懂什么叫“礼貌”。

除了岁数之外,他们对自己生殖系统的高效利用率,自然也是可以用来吹嘘的资本了。别人在读书,他们在配种;别人在远游,他们在配种;别人在创业,他们在配种;别人站在高楼上俯瞰世界,他们仍然在配种。

每年春节的大饭桌,是所有人展示一年收获的时刻。从远方来的人在谈天说地,为大家分享着来自远方的消息。

他们一边听着,一边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你们有诗和远方,但我有配种成果呀。你在晒你的收获,我也要晒一晒我的收获啊。

于是,无论别人在说什么,他们总能在三两句话之间拐到结婚和生育上。然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大龄未婚的青年男女指责一番。最终,从对方片刻的尴尬中,为自己的可悲人生找回一点可怜的自尊。

他们真的很可怜,因为他们就剩下这点自尊了。

(三)“长辈都是为你好”

“为你好”,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并没那么好。

翻译过来就是这样:你过得好坏我不在意,只要你过成了我所希望的那个样子,就是接受了我的好意。

于是,无数人披着温情脉脉的面纱,嘴里叫嚣着“为你好”,手上野蛮的动作则丝毫不停,把别人平静的生活搅得稀烂,留下了一地鸡毛。

也许他们懵然不知,也许是明知故犯。总而言之,他们成功感动了自己,也成功恶心到了别人。

你看,按我所说的去做,你过得很好。我没骗你吧,我是为了你好吧。

你看,按我所说的去做,你过得并不好。那和我没关系啊,我可是为了你好呢。

“为你好”如同戴着金皇冠的暴君,一边坐在无人撼动的道德制高点,一边做着令人匪夷所思的勾当。

只不过,任何暴君都有被人赶下王座的那一天,包括这句被说烂了的话。

(四)薛定谔式的亲戚

所谓亲戚,就是一群被血缘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人而已。

我们还真不要忘记那些“为你好”的亲戚。因为人家总是想着你。

如果你在北京或者上海上班,这些亲戚会想起来你,拖家带口来到这里蹭吃蹭喝。一住就不知道住多久,任由熊孩子把你的出租屋搞得天翻地覆。临走时,你发现自己的IPAD不见了。给他们打电话,他们云淡风轻,“啊,我带走给孩子玩了。你在大城市上班,那么有钱,买个新的多好。”

当然,人家也会请你吃饭的。虽然面没见过几次,但人家孩子结婚、换新房、或者得了孙伙计,怎么能忘记你(口袋里的钱)呢?

人不来没关系,但你的意思得到。

当然,如果你只遇到这样的亲戚,你得烧高香,因为他们只是占点便宜而已。

有的亲戚,一旦做了传销,第一时间就会盯上自己家里的人。钱才重要,良心什么的不存在的。

有的亲戚,则亲自演绎了什么叫“斗米恩担米仇”。平时不管受了人家多少接济,只要有一丁点怠慢,转眼间就胡说八道,在乡里乡亲的面前败坏人家的名声。

知乎上曾经有个匿名的女性答主,只因为她没答应把高中肄业的堂弟介绍到北京的银行,这惹怒了家乡的叔叔和婶子。等这一家子活宝回去,就在家乡说:“人家根本不接待我们!和两个野男人住在一起,鬼知道她天天忙什么。”

家住在农村或者县城的人,该懂得这种话是什么分量。这样的家乡,该怎么回?

许多亲戚,他们真心见不得你比他们混的好,真的。

(终章)

其实,这种观念的冲突,无外乎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会渐渐统一,这种冲突也会渐渐消弭。

但我从来都不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假如有一天,那些熊亲戚不复存在,我们身边只剩下价值观近似的亲戚和朋友。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

那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接近了尾声,人们的思想也大致接近。在那个时代,没有明显的阶级跃迁,自然也不再有尖锐的价值观冲突出现了。

换句话说,那个时代,阶级已经基本固化,寒门子弟再无逆袭可能,只能在铁幕般的世界中走完一生。如同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般,每个婴儿在诞生之前,便已经被划入了既定的轨道。

那一天迟早会到来,但那天并不是今天。在今天,如果我们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就仍然有逆袭的可能。

莫欺少年穷,此句与君共勉。

(完)

原标题:有一种畏惧,叫“不想回家过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