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全书总结

2023-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和弦夜光杯

摘录整理:和弦夜光杯

1.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

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

3.偏见盲点:即认为我们自己比大多数人更客观、更少偏差。

4.我们倾向于关注潜在的威胁而不是祝福。

5.部落心态是一种天性,它导致我们是以群体而不是理性的个体来思考的。

6.五种核心的社会动机:归属、理解他人和准确预测、控制、被重视需要、信任。

7.基本归因错误:倾向于高估个性因素或与情境环境有关的性格因素的重要性。

8.最幸福的人不是通过关注他人的行为来评价自己,而是通过调整和参考自己的内在成功标准来评价自己。

9.首因效应:指的是前期获取的信息比后期信息有更大的影响力。

10.三种最常见的便捷判断:代表性、易得性和情感便捷判断。

11.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状态,当一个人简单地持有两种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观念、态度、信仰、观点)时便会发生。

12.人们会为了减少失调而去自我辩护。

13.“讲过为真”范式:没有外在理由的人,会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实的。

14.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经历了一段艰难或痛苦的经历,那么这个目标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

15.从众可以定义为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的改变,受到了来自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真实或想象的压力的结果。

16.从众的动机有两个:信息获取和归属。

17.增强或减弱从众的因素:榜样的声望;一致同意;表态;担责;自尊与安全;年龄;群体性质;社会规范等等。

18.产生旁观者效应的原因:责任扩散;情景不明确性;注意力分散。

19.从众的三种水平:依从、认同、内化。

20.在面临极端服从要求和压力的情况之下,人类的本性无疑是不可靠的。

21.当一个人的传播改变了另一个人的意见、态度或行为时,说服便会发生。

22.人们被说服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中心途径说服和外围途径说服。

23.情感诉求——尤其是那些引起恐惧的诉求——将比理性诉求更有效。

24.克服分裂感的途径:改变自己的观点;找到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贬低传播者。

25.抗拒理论:当我们的自由感受到威胁时,我们会努力去恢复它。

26.攻击:旨在造成伤害或造成身体或心理痛苦的故意行为。

27.挫折往往不是简单剥夺的结果;而是相对剥夺的结果。

28.偏见:定义为对一个可区分的群体中的所有成员的一种消极态度。

29.刻板印象:认为一个特定属性是群体整体的特征,忽略群体成员之间实际差异。

30.减少偏见的方法:通过接触和熟悉;通过相互依存和合作。

31.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后,我们最强有力的动机是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32.我们喜欢具有吸引力的人,包括两种个人特征:能力和身体吸引力。

33.四种破坏性的普遍沟通方式:敌对的批评;防卫性;轻蔑;阻断。

34.直言不讳,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关切,这能让接受者无偏见地倾听。

35.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于我们愿意表达感觉,而不是判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