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

2022-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欧阳木木

53. 汉文帝的统治艺术

主讲:姜鹏

      功臣们平定诸吕之后,迎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为皇帝,这就是汉文帝,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文帝与其他皇帝相比,最优秀,也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特点就是他懂得尊重平衡,知道平衡的意义,而且能够在自己处于强势地位的情况下,克制欲望,抑制自己行使权力的冲动。

      公元前162年,汉朝原来的丞相张苍被罢免了,汉文帝必须重新物色一个新的丞相。一开始,汉文帝觉得自己的小舅子窦广国这个人不错,既有品行,又有能力,是丞相这一职位的合适人选,但是他转念一想,不行,这么做不妥当。百姓们一看到窦广国做了丞相,很可能会觉得你汉文帝是因为私人感情才重用他,这样非但不能体现出窦广国的品行和才能,反而可能替他招来怨谤,也给自己带来声誉上的损失,所以汉文帝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按照汉朝建国以来的规矩,丞相都是由功臣来担任的,无论是萧何、曹参,还是后来的陈平、周勃、灌婴,他们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但是到汉文帝时代,当年追随刘邦打天下的重要功臣几乎亡故殆尽了,而活着的功臣当中又没几个能堪当大任的人,所以汉文帝也很为难。

      后来汉文帝看中了一个叫申屠嘉的人,申屠嘉当时担任御史大夫,在汉朝时相当于副宰相,从副宰相晋升为宰相,也算合理,所以汉文帝最终决定由申屠嘉来继任宰相一职。根据史书记载,申屠嘉也是跟随高祖皇帝打过天下的,当年是刘邦身边的一位大力射手,汉朝建立以后呢,他被封为关内侯。除此之外,史书上还介绍说,申屠嘉是一个非常廉洁正直的人,“门不受私谒”,官员如果没有公务而去拜访他,他是不会见的。

      这么一个廉洁正直的新丞相,上任以后不久,就和汉文帝身边的一个人发生了冲突,这个人就是汉文帝的“梦中贵人”宠臣邓通。

      这个邓通仗着皇帝对他的宠信,越来越肆无忌惮。就在邓通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申屠嘉出现了。有一次,申屠嘉去朝见汉文帝,邓通正好就在汉文帝身边。皇帝跟丞相商量国家大事,闲杂人等照道理是要避嫌的。结果邓通不但不避开,反而还时时插话。

      申屠嘉这个人十分耿直,所以禀报完公事之后,他就对皇帝说,在朝廷的大殿之上,你是君主,我身为宰相,是百官之首,哪里有他傲慢的份?汉文帝听后悄悄地跟申屠嘉说,“君勿言,吾私之”,意思就是说丞相你别说,私下里我说说他。

      然而,申屠嘉并没有因此就罢休,回到自己的丞相府以后,马上写了一通公文,派人去把邓通给传来,而且和去传唤的人说,邓通要是不来,就说丞相要杀他。丞相府的公文一送到邓通那儿,邓通就害怕了,他也不敢先去见申屠嘉,就先跑到宫里去见汉文帝。汉文帝就说,丞相既然叫你,你就去,如果他为难你的话,你不用担心,我一定会派人把你救出来。

      有了汉文帝这个承诺之后,邓通才敢去丞相府见申屠嘉,见到申屠嘉以后,把帽子也脱了,鞋子也脱了,跪在申屠嘉面前,磕头请罪。申屠嘉坐在上面,丝毫不为所动,反而是非常严厉地责备邓通,说“朝廷是高祖皇帝的朝廷,你邓通作为一个小小的宠臣,居然敢在大殿上嬉闹,目无大臣,这是大不敬之罪,应当斩首。“申屠嘉说完之后马上传令,对身边的手下说,“吏!今行斩之!”下令把邓通拖下去,想要现场就把他给斩了。

      汉文帝那儿也掐着指头算,他觉得不让邓通去丞相府受点罪,申屠嘉的气是消不下去的,但最后要是把邓通杀了,他也不舍得,所以他估摸着时间,算一算申屠嘉困辱邓通的时间差不多够了,就派使者跑到丞相府,把邓通给救了出来。

      可即便是这样,一直到最后,汉文帝也并没有拿申屠嘉怎么样。

      从上面两个故事我们就能看出来,汉文帝非常懂得维持平衡的重要性。

      首先,汉文帝为什么没有让自己的小舅子去接任丞相这个职务?除了怕被人误解以外,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理解为,汉文帝在亲眼目睹了诸吕之乱以后,不愿意让外戚家族再一次出现在权力结构当中,以破坏这个结构的平衡呢?

      第二,汉文帝在处理丞相和宠臣这两者之间矛盾的时候,他不会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对邓通的私宠无限放大,而是充分尊重丞相的权力,尊重申屠嘉要求维护朝廷纲纪的诉求。

      汉文帝不仅注重和大臣之间的权力平衡,在对待诸侯王的时候更是如此。

      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吴王刘濞,也就是刘邦的侄子,他让自己的儿子到长安去朝觐,朝觐完了就和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两人一起下棋,下着下着俩人就起了争执,结果这个皇太子操起棋盘,失手就把刘濞的儿子给打死了。

      这件事让刘濞耿耿于怀,开始对中央王朝有所不满,也不亲自去长安朝觐了,朝廷就频繁询问刘濞派来的使者,刘濞怎么不尽礼节啊?刘濞担心朝廷会以此为由讨伐自己,所以暗地里就想要造反。

      刘濞本身是一个很会打仗的人物,而他统治的吴国,又是一个地产非常丰富,财政状况非常好的地方,假如刘濞真的造反,那对于汉朝中央政府来说,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儿。

      所以汉文帝也就没有责怪刘濞,反而主动派人给刘濞送了几和杖两件老年人用的东西。当时刘濞也五十多岁了,也算是老人。所以汉文帝送刘濞这些东西,意思就是说,吴王你啊,年纪的确是大啦,以后也不必亲自来长安朝觐了,等于说这样一来,吴王不去朝觐,就变得合法了。那汉文帝实际上就用这一招,缓和了和吴王之间的关系。

      那你看,在自己和地方诸侯王产生矛盾的时候,汉文帝一样愿意退步,愿意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来缓和双方的矛盾,以达到一种中央和地方的平衡。

      权力结构的平衡当然是由各方的妥协形成的,但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要求占有强势地位的一方主动妥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汉文帝了不起就在这个地方,他做到了。在汉文帝即位后的十几年过程中,他经历了与功臣、与宗族代表人物之间的较量和博弈,当宠臣邓通与丞相申屠嘉产生矛盾的时候,在自己和吴王产生矛盾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非常有权威的皇帝了,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愿意退一步,也愿意和大臣、地方诸侯王形成一种新的平衡,他知道只有在平衡的状态下,权力的结构才是稳定的,才是可以持久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