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光读书亲子教育

认知升级并不难,只要你留心身边

2018-04-12  本文已影响11人  5534188846e1

1

淘书的快乐,本以为永远地过去了。

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每逢毕业季,可以从学长那里淘来一些好书;后来学校东门附近也有周末书市,偶尔有些绝版书籍竟能找到。在后来,工作了,每年去地坛书市淘宝一次,好书寥寥。

两个月前,我在中信书店等人,读到一本书居然无法释手,就买了回来。这真是一本符合我的标准的好书,书名叫《奇思妙想——像电视编剧一样激发创意》。我爱读的书有个标准:有情、有趣、有用、有品。这本书归于“有用”这一类。

本书作者是一位日本的电视节目编剧,叫山名宏和。在网上能找到他编的日剧《飞行兔子》;还有一档电视脱口秀节目——《呜呼!花的料理人》。

这是一本讲创意的书吗?当然是,但我觉得又不完全是。这是一本关于认知升级的通俗入门读物。看看本书的四大部分:捕获新视角、拓宽价值观、发掘创意的种子、除去想象力的锈迹。前两个部分“捕获新视角”和“拓宽价值观”其实就是思维方法,或用流行词汇来说叫“认知升级”。

2

我把翻开书一下子抓住我眼球的一小段儿摘录如下:

“当我去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时,发现观众席上坐满了手持摄像机的家长们……我突然注意到了一件事:在场的每个人,都只给自己的孩子拍特写镜头……当人们一旦拥有要关注的对象时,就会不自觉地放大镜头,直到只剩下目标对象。然而正是这种时候,我们才更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拉远一下你的镜头。”

怎么样?这本书的文风就是这样: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娓娓道来,引起读者思考。上面的文字概括起来是这个意思:“越聚焦盲点越大,因为焦点之外的部分就看不到了”。原文继续说:

“拉远镜头的技巧中最基础的第一步,就是要你做到目光从眼前关注的事物中抽离出来,然后再观察……更高阶的拉远镜头的想象,是100%只在虚拟的世界中展开的。”

你会说,这不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没错!但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自己停留在“此山中”呢?尤其是那些给孩子照相的家长们。没有孩子在集体演出中的位置状态,孩子的表演还算是完整的吗?

书中的第一部分叫“捕获新视角”,思维方法主要是“视角”的变换。刚刚说的是聚焦与拉远的问题,接下来还有换位思考的方法。甚至换位思考的对象都可以不是人,而是物。例如作者提到,“以一支垃圾桶的心情思考问题”,那么垃圾桶应该是既能让人了解里面放的是哪类垃圾,又不觉得恶心。

新视角看事物的确能够产生创意。据说高景观婴儿车的设计就是这么得来的灵感。设计人员把自己扮成婴儿,坐在了传统的婴儿车里,发现因为做的位置特别低、面朝前方,婴儿只能看到路人的脚,闻着臭臭的味道,还看不到妈妈。后来高景观婴儿车解决了上面的一系列问题。

另外作者也建议,主动把自己放置在不同往常的状态中,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例如换一条不常走的路上下班、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走同样的路,甚至有时候,就是蹲下来,看看自己的周围,你都会发现和以往关注不同的地方。

电影当中,通过不同角色视角来呈现故事已经成了一种套路。早期经典当属《罗生门》,《十二怒汉》也是巅峰之作。

文学作品也有类似的尝试。例如马伯庸写的《三国配角演义》,就是从一众三国时期不那么出名的历史人物的视角,加上作者的合理推想,重现了“失街亭”、“白帝城托孤”等重要三国历史。在莫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生死疲劳》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大头婴儿。莫言就是通过这些牲畜和人物的视角展开故事,叙写五十多年来中国的乡村社会。

3

拓宽价值观这部分也开阔视野。笔者曾经写过《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宝贝》,书中有篇文章就是这个主题。按照这个思路往下想,真正重要的信息,往往潜藏在无关紧要的地方。魔术师使用的“障眼法”,其实就是吸引观众去看那些明显的事情,忽视魔术师的把戏。而很多人通过天天看《人民日报》炒股,也成了富翁,应该就是能够发现这些细微的要点吧。

还可以继续想。缺点可以成为一种优势。李小龙左右两脚长度不一样,右脚比左脚短了3公分,这对于武术家来说,这不利于平衡,是一种明显的缺陷。但李小龙巧妙地利用这个缺点,把长一点的左脚作为主导力量,创造了格斗中的移步和跳步;此外,他还是个高度近视,如果不靠近对手就看不清对方动作,于是,他又利用这个缺点,创造了近身武术——咏春拳。

作者的洞见不止于此。他把上面这些寻常人没想到的观点总结成一条:本该如此的想法是想象力的天敌。作者举了例子:他做的节目会收到很多观众来信,其中一封就是一个小学生的问题——为什么学校老师不让写列车时刻表的读后感呢?这封信启发了作者,于是他策划一期电视节目,节目组让学生写列车时刻表读后感,结果异常精彩,甚至能体现孩子的性格。老师也惊奇不已。

的确,在多数人看来,垃圾就是垃圾,不会是宝贝;缺点就是缺点,怎么就成了优势?无关紧要的东西就没必要关注……但牛顿如果不是对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苹果落地”产生了疑问,那么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所以说,生活中处处藏有玄机,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她们。

作者的价值观思辨性继续发挥:所有便捷背后,都一隐藏着不便。你或许会说,有了快递送货上门就不用去超市,有了外卖就不用去餐厅,这有什么不便?这其中最大的不便就是人会越变越懒。你继续争辩,我把省出来的时间用在了健身上,没变懒呀?其实,自然中的走步远比健身更科学,而且还不会伤及肌肉或关节。

我开头就说,这不是一本仅仅讲创意的书。作者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

本书的三、四部分基本传授了作者自己的“创意心法”。例如,设计无意识的行为、把为人解忧当成创意源、挑战不同人的习惯、在日常对话中寻找灵感……这些方法属于“术”的层面,如果拥有了前两部分的思维方法,那么这些“心法”就是一种自然的应用。下面举最后一个例子。

如果有产品经理的话,那么《把欲望细分化》这一篇一定对你有启发。文中提到了东京市有一家能够提供自由选择香料的量的咖喱店。于是,作者就联想,酒店能否提供不同种类的枕头、不同硬度的床垫?他进而总结,试着对组成各类商品及服务的要素进行拆分,就有可能产生全新的创意。

现在商业的分工合作其实就是这么来的。生产一款手机可能涉及上百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公司去做,甚至可能跨国合作。把一项复杂任务拆分,是管理科学;而把一个简单的商品和服务继续拆分,这就是创意来源了。

这本书无论是排版还是内容,对话界面都很友好。每一篇的长度不过千百字,篇与篇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如果是个大忙人,利用碎片时间、睡前时间阅览也很方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