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性的教育教育家庭教育

孩子天生乐观,别让他变得怨天忧地

2017-03-23  本文已影响134人  象牙塔上的窗口

向孩子们学习吧,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纪伯伦


胡娃从小乐观阳光,以前只觉得他爱笑,没有烦恼,似乎什么事都不会带给他困扰。最近他却让我认真思考了一个问题: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还是病负的天性使自己习惯于忧怨?

一个关于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古老的段子流传广泛:一个杯子里装着半瓶水,悲观主义者会说:“天哪,只有半瓶水了!”乐观主义者则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

最近,半瓶水的故事发生在我家是这样的:吃完饭,先生洗碗,洗完后走了。后来我发现,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洗碗,因为锅、勺等一干用具都没有洗。我转头对跟着身后的儿子说:“看看你爸,锅都不洗。”儿子说:“至少他洗了碗了。”我哑口……又有一次,先生买回来一些草莓,担心农药问题泡在盆里,然后走人了。我看到又说:“看你爸爸,就这样泡着就不管了,草莓都泡烂了。”儿子回了一句:“起码他现在买草莓了,以前他都不往回买的。”我突然觉得被什么东西触动了。

我重新审视了身边这个日渐长大的小朋友,对他说:“宝贝,妈妈真得向你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想问题就会比较快乐。”小朋友笑了。

这样对孩子说了自己的感觉,同时我也在自省,我应该怎么做才可以像孩子一样积极乐观?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天性正。

在顺应天性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成为“正人”。正人简单、坦然,还有些幼稚可爱,但不招人讨厌;正人既不压制他人,也不自我压抑;正人纯洁、率真、纯真、善良;正人宽容、接受度宽。所有的正人都是有“赤子之心”的人。

天性正人的情绪很少,正,消解了很多情绪。重要的是,正人懂得如何表达情绪,而不是发泄。正常的情绪表达,比忍更有价值。比如,面对过大的压力、不该有的责难,正人的情绪表达方式是:A辩、B无视、C哭、D逃。

正人会分享感受,很少释放负能量。而积极的情绪表现,所带给别人的是放松感、自在感,而不是压力、压抑。

正A,奋斗、努力、通情达理,用成绩和能力说话,绝不干“耍赖和不讲理的事”。一个正A是一个讲原则、拼实力的人,不抱怨、不推卸,能扛得起责任。

正B,有自己的和规范,严于律己,且不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人。

正C,对待亲人朋友会坚持用软的办法,用情感、温暖解决问题。一个正C 的人,一定是善解人意、温暖他人的人。

正D,大度、宽容、不拘小节,懂得自娱自乐。一个正D的人,一定是个有趣的人,趣味是D的锦囊。

在教育的道路上,前人积累了许许多多经验。不同理念、不同流派,各有千秋,但却不是对所有孩子都适用。许多的教育方法,如果被用在对的孩子身上,孩子在适合的理念和教育方法下,依天性成长,他将会是一个阳光、宽容、接纳度高、善良的人,不抱怨、不伤人、不自伤。如果被用在错的孩子身上,则必然会制造出拧巴、叛逆的孩子,比如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用在温暖、重情、感性的孩子身上,他感觉不到爱,缺爱会使他变得胆小、委屈、压抑。

很多成年人,没有找到内心的安宁,多是在同一教育模式之下扭曲了天性导致的或“病”、或“负”的状态,比如,不能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不完美;尖锐伤人,或者自卑压抑、自信缺失等。

如果家长以病负且不自知的状态,对孩子采取逆天性的教育与管教,将会使幼儿时期那个快乐、宽容、阳光的孩子越走越远离本来的模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性。不同的天性,适合不同的教育方式。亲子教育的着眼点,不是家长的喜好,而是孩子的天性。

对A孩子,你要懂得四两拨千斤;
对B孩子,你需要润物细无声;
如果你家里有个D宝贝,你要做的是因势诱导;
如果你有一个贴心贴肺的暖宝宝C娃,共情与尊重就尤为重要。

在亲子教育的路上,做好三步,你会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积极阳光孩子:

认清孩子的天性;
改变自己,接纳孩子与你自己天性相悖的表现;
对症施教——顺应孩子的天性,用孩子需要的方式与他相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