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真的信“佛”吗?
(不好意思,标题党一回。您可直接跳至文章末尾,然后决定看不看以下四个问题的回答。真诚欢迎批评指正。)
一、 佛陀的创见?
答:佛陀的创见,是换了一条路径来合理解释出六道轮回的成因,而找到了成因也就是找到了症结,找到了症结就可以对症下药,给人们指出一条跳出轮回的光明大道。
A、 佛陀的创见,是换了一条路径来合理解释出六道轮回的成因——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在六道中轮回,是组成“我”的各种最微小的元素,依据它们各自的业报在六道中轮回。
B、 而找到了成因也就是找到了症结——现实生活都是苦海。因业力的齿轮严丝合缝,所以,在六道中轮回,实属苦海无边。
C、 找到了症结就可以对症下药,给人们指出一条跳出轮回的光明大道——怎样才能到“彼岸”?佛陀说,修行。斩断因果报应的链条就可以跳出轮回到达彼岸。
二、 佛陀换了哪一条路径来合理解释出六道轮回的成因?
答:1、先了解背景知识
①在佛陀的年代里,轮回有主体(婆罗门教“梵我”),这是印度人的普遍共识。
②业报影响轮回,这也是印度人的普遍共识。
③当时印度最主流的信仰的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对轮回和业报的解释特别适合印度的种姓制度。
④婆罗门教讲的轮回和业报,是说一个人来生的命运取决于今生是否敬奉神明。
⑤婆罗门和刹帝利有权有势,经常举办祭祀典礼,有事没事就烧香上供,所以来生一定还会享福,至少还做婆罗门和刹帝利,而首陀罗和吠舍没法像婆罗门和刹帝利那样祭祀敬神,所以来生注定受苦,照旧转生为首陀罗和吠舍。
⑥这就意味着,等级固化是永恒的,首陀罗和吠舍阶层生生世世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2、佛陀针对婆罗门的教义进行颠覆
①婆罗门用“梵我”来巩固地位;佛陀用”无我“来推翻巩固地位。
②婆罗门强调种姓制度,源于业报,无法改变;佛教不存在种姓差别,众生平等,人人可修成佛。
③婆罗门说:“梵”、“我”恒常不变;佛陀说:一切无常。
(“梵”是宇宙与人生的终极原因。说白了“梵”就是基督教中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一切。“我”可以理解成我的“灵魂”。)
3、佛陀换了哪一条路径来合理解释出六道轮回的成因
(简言之,佛陀的路径是,组成“我”的每一个的细微元素,它们依据各自的业力,在六道中轮回。)
①婆罗门教义中,“梵”是宇宙的第一推动力,有一个“我”在六道轮回中遵循着特定的轮回规律,“梵”和“我”都是真实且恒常不变的。
②佛陀认为,六道轮回不存在一个决定性的不变的原因,无“梵”无“我”,万事万物互为因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③佛陀的“六道轮回”成因,简述如下:
(以下是本人结合专栏内容进行理解后的论证过程。)
A、 佛家把一切生灵都叫做“有情”,此处的“有情”可想象为“我”。
B、 “我”并非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种种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的聚合体,这些元素归纳起来就是“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地、水、火、风、空”是物质元素,“识”是精神元素。
C、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又是“五蕴”的聚合,“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D、 “色蕴”是代表由“地、水、火、风、空”这五种物质元素组成的物质性复合体,就是“我”的身体;
E、 “受、想、行、识”这四蕴代表“我”所有的精神活动。
“受蕴”,就是人的基本感情,比如痛苦、高兴、担忧;
“想蕴”,就是人的基本感知,比如视觉、听觉、嗅觉;
“行蕴”,说的是我们的精神形态,也就是想法和行为,包括一些复杂的思想、我们做事的习惯和倾向性;
“识蕴”,就是人的意识。
(用英文比较容易区别理解:受蕴basic feelings;想蕴perceptions;行蕴mental formations;识蕴consciousness)
F、 “我”,并非一个独立存在,而是“六大”和“五蕴”的聚合体,这种种细微的因素,姑且称之为“极微”吧。组成“六大”和“五蕴”的各种“极微”在刹那间相生相灭。
(此处的“极微”,是沿用《大毗婆沙论》的“极微”理论。极微:最小的、恒常不变且真实存在的物质实体。)
G、 但“极微”在“刹那间相生相灭”是严格遵守“因果律”的。
H、 注意此处:是组成“我”的“六大”和“五蕴”的每一个“极微”严格遵守“因果律”,而不是有一个“我”在六道轮回中遵循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为何是“极微”而不是“我”遵循因果律?此处有理解难点,会在下一个问答中解决。)
I、 现在开始想象: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以为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在度过每一天,错了。
J、 实际上(观自在菩萨照见的真谛),我们的生活是高度碎片化的,组成“六大”的无数“极微”根据各自所受的业力推动,在我们身上忽聚忽散,瞬息万变,从肉身到意识都是如此。
K、 每一天里,都会有很多“极微”分离出去,或者变成虫子的口粮,或者变成风中的尘埃,同时也会有其他虫子的口粮和其他风中的尘埃加入进来,成为我们身上的某些细胞。
L、 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刻,我们“五蕴”当中每一个“极微”各自进入轮回程序,可能在轮回之后,有的“极微”聚集成猪身上的某个细胞,有的“极微”聚集成沙漠里的一颗沙粒,有的“极微”聚集成某个人的某个意识片段。
(请注意此处是:每一个“极微”各自进入轮回程序。)
M、 无论如何,轮回都找不到主体,这样的话,就不可能存在今生的“我”来生转生成猪,下一个来生又转生成狗的事情。也不存在婆罗门和刹帝利来生至少还做婆罗门和刹帝利,而首陀罗和吠舍来生照旧转生为首陀罗和吠舍的事情。
N、 用大白话来总结一下,佛陀换这条路径来解释六道轮回的成因,当时的现实意义在于,让处于低贱种姓的首陀罗和吠舍看到了希望(因为婆罗门和刹帝利也同样是由“六大”和“五蕴”组成的聚合体),没有什么高贵的灵魂和低贱的灵魂存在,在佛教的系统里,大家修行成佛的机会是同等的。
三、 怎样理解佛陀所说的,是组成“我”的各个“极微”而不是“我”遵循因果律?
1、 “因果律”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先区分一下“道德”和“佛法”对“因果报应”的解读)
①“道德”和“佛法”,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就是“因果报应”,这句话的理解是有天壤之别的。
②简言之,“道德”是从“唯心”的角度来理解,“佛法”是从“唯物”的角度去理解。
③“唯心”的角度理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我”做善事,所以“我”就会得善报,“我”做恶事,所以“我”就得恶报。
④佛陀是“唯物”的,他关注的是芸芸众生如何脱离苦海,这是一个“技术”(科研)问题,跟道德无关,更加与所谓“做善事就会得善报”的道德投机无关。
⑤佛法里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在讲一个客观规律(我们要知道,按照佛教的“中道”论,善恶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为了区别,用了不同的“名”而已)。
⑥从“唯物”角度理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因果律”)举例如下:
A、“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经常被用来作道德意义上的解读,但其实是非常客观的因果规律。
B、从“善恶有报”的角度来看,前人栽树,是种了善因,后人乘凉,是得了善果。反过来说,前人砍光了树,是种了恶因;他们自己乘不了凉,后人也跟着乘不了凉,这是恶果。
D、现在,我们从唯物的角度来看,前人栽树,他自己不一定能乘凉,也就是说,虽然“善恶有报”没错,可种下善因的人却不一定是自己得到善报;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种下恶因的人也不一定是自己得到恶报。
E、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因果律”,也叫“真谛”,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客观世界运行的真相。
2、“因果律”既然是唯物的、客观的,那“业力”、“果报”又是怎么个客观法呢
①为了后面的叙述方便,我们先要熟悉一个佛学专业术语“缘起”(或“因缘”),简单讲就是因果律,佛陀认识到万事万物都在因果律的束缚当中,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今天发生的事一定是前因造成的,今天做的事一定会成为以后某件事的原因或原因之一。
——这个好理解,是客观的。
②再熟悉一些佛学专业术语。在佛教概念里,“因”就是“业”,“果”就是“报”,也叫“果报”、“报应”。“因果”就是“业报”,因果律的束缚力就是“业力”。
——这句话无需解释。
③当你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甚至仅仅动了一个念头,都是种下了一个因,将来必定导致某个果。
A、 这句话里难理解的是“甚至仅仅动了一个念头,都是种下了一个因”。
B、 此时,你要想象佛陀是现代人,会用测谎仪,知道电影电视成像原理,还很懂量子力学等等。总之,为了能理解佛陀的理论,你需要在2000多年之间自由穿越才行。
C、 动一个念头,当然是种下了一个因,将来必定会导致某个果的。比如,见到心仪女神,你的脸不由自主红了,心跳加快,握手时掌心出汗,女神get到这个信息,你们之间将来必定导致某个果。再比如小偷面对测谎仪,心念一动,结果就是进监牢。
④种下一个因,这就叫“造业”,就是说制造了一个业,将来一定会有相应的报。
——这句话无需解释。
⑤做事造的业叫“身业”,说话造的业叫“口业”,想法造的业叫“意业”。
——佛教专业术语。
⑥从善恶的角度来看,善念、善言、善事造的业叫“善业”,恶念、恶行、恶事造的业叫“恶业”,不善不恶的业叫“无记业”。善业得善报,恶业得恶报,无记业不得果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要知道,按照佛教的“中道”论,善恶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为了区别,用了不同的“名”而已。
⑦自己作的业一定会报应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自作自受”。
——佛陀此处的“自己”,不是“你”、“我”的那个自己,而是组成“你”、“我”的各种“极微”。
3、理解佛陀所说的,是组成“我”的各个“极微”而不是“我”遵循因果律
①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在佛陀的理论体系里,从一开始就被消解掉了。
②佛陀悟道“缘起性空”,……推导出“无我”。(有兴趣,可参考本人简书,2018.2.6今日思考第4点)
③组成“身”、“口”和“意”的各种极微,在造了“身业”、“口业”和“意业”后,是遵循什么样的客观因果律在六道中轮回的?
——对不起,佛陀没讲,熊老师也没讲,所以,我只能动用想象力猜测佛陀的意思。假如一个人总是“恶意”(注意,善和恶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不断,那组成“他”的“识”的各种“极微”,可能会在客观因果律的作用下,成为另一个人的手臂、风、猪蹄、狗屎、石头的一部分……
四、佛陀所说的“轮回”究竟有没有“主体”?
答:①无论你信不信“佛”,佛陀都会告诉你:没有。
②佛陀得出这个结论的理论基础,就是他悟出来的道:缘起性空。
(③按本人的理解,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佛陀在那个全民“迷信”的年代里,悟出了“科学”的道理。
④还记得“臧文仲居蔡”吗,孔子听后表示很鄙视,“神道设教”而已,你臧文仲怎么还当真呢?——孔子和佛陀都是“无神论”者。)
⑤由“缘起性空”,推演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可参考本人浅见,简书2018.2.7、2.8今日思考)
⑥由“无我”,推演出“万物不迁”,也就是不存在“运动”这回事。(见专栏,佛学浅谈49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⑦由不存在“运动”这回事,可以推演出轮回没有“主体”:
A、凡夫俗子理解的轮回,是死后灵魂离开身体,再寄居到一个新的身体上,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B、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轮回显然属于一种“运动”,也就是说,灵魂在时间上有延续,在空间上有位移。
C、 这样的见解只能算是俗谛,只看到现象,没看到本质。
D、 如果从本质上说,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虽然是两个人,但这两个人并不是全然无关的,过去的你是现在的你的原因,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的结果;
(再次提醒一下:此处的“你”,并不表示有个“你”存在,只是对“一堆人皮包着的人肉杂碎汤”命个名,方便交流而已。)
E、 换句话说,过去的你虽然并不存在于现在,却以业力的方式塑造出现在的你。
F、 所以轮回从本质上说是没有主体的,但从现象上看也可以说有个主体。
(说到底,站在现代社会一个十足理性人的角度看,哪有什么轮回,既然连轮回都没有,还讨论什么轮回主体有没有呢。只是,佛陀也是囿于时代的局限性,承认有轮回这回事而已,所以,引来了上述连篇累牍的长文,费劲脑筋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