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婚姻育儿工作生活

儿童心理学•5•情绪发展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12人  神气大尼卡

儿童主要从各种亲密关系情景中学习情绪。亲密的人际关系一定是有情绪的。充满爱和恨,、骄傲和羞愧、伤心和快乐。只有在于他人的交往中,孩子才能有机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处理情绪和感情的,以及自己的情绪行为是怎样影响别人。

儿童应该学习什么?

1、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涉及不同程度的自我意识,它能使个体和自己保持距离、审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控制情绪的外在显露。比如,攻击性的情绪需要限制和疏通,需要把内在情绪和外在情绪显现区分开,这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部分。

3、看出他人的情绪。一个社会里的情绪表达方式是相当有限的。尽然需要做一些调整来适应他人独特的情绪方式,然而从家里学到的这些经验亦可以用在其他场合。

个体必须要有某种程度上客观的自我意识才能进行自我评价。

有能力讨论情绪,意味着儿童能够对自己的或是别人的情绪有一个客观的看法。通过日常观察,掌控情绪的基本规律,对自我情绪有认知,进而分析情绪产生的因果、影响、他人的反应。

儿童能够正确地预测到个体会怎样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儿童认识到个体的感受取决于他们的愿望和信念。

“”人之初,性本善”在幼儿认知初期,世界都是真善美。尔后,通过观察感受日常人际交往,看过不同的情绪反应,逐渐学会换位思考,接受世界的多元化。

情绪能力必须与特定的年龄段联系在一起。年龄段平等还需要考虑个体的文化背景。

情绪能力和社交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体受欢迎程度和友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孩子是否成功把自己的情绪和别人的联系在一起。

在儿童期,逐步积累一定范围的策略去管理情绪及表现,但永远不能达到完美。即便是成年人,遇到困难时,也需要依靠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来帮忙调整。

父母经常进行情绪交谈分析思考,儿童情绪的理解力就越高。

《儿童心理学》Introducing Child Psychology 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