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六老师时间管理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我为什么要去学习时间管理?

2016-12-22  本文已影响90人  桔子王小喵

我为什么要去学习时间管理?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大多数时间都是白天休息,到了下午或者晚上才开始去工作,再加上周末连轴转的工作。周内新开始的第一二天却总是觉得想要好好休息,等到一两天的调整过后,再有一两天去为周末的课程和一些别的琐事做准备完成后,以为稍微可以好好休息放松下的时候,不知不觉,又一个繁忙的周末到来了。总是这样无休止的循环,不知不觉整个人一直处于一种疲惫的状态。再加上和大多数人的时间不一致,导致约不到朋友,没有办法去参加有意思的活动,刷新个人状态,感觉到活力越来越缺失。

连续快4周这样子的状态,让我意识到必须要好好的进行时间管理了。

首先,我做的第一个调整是把手帐本改为了竖版的以时间轴为主线的格式,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我能更好的在一天的时间段中去记录,清晰明了。

第二,周日的时候提前安排好下一周固定的事情,记录到手账中对应的时间段内,这样就可以更加充分的安排别的事情到空闲时间里了。建议把时间确定好的事情和代办的事情都添加到手账中,以免遗漏和忘记。日后也好做回顾。

第三,计划安排的轻重缓急,劳逸结合。以前的计划表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只有学习和阅读安排,这样的计划看着让人感觉很沉重,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但是现在给计划表中增加了运动,技能,娱乐,书单,影单等选项,看着轻松了不少,但是却更加充实了。

第四,学会机构化拖延。约翰.佩里在他的《拖拉一点也无妨》中提到:为必须完成的那些任务梳理出一些结构来,把那些应该完成的事情按照重要性列出一个清单,如果第一件事情不想做,可以从清单排在第二位或者后边的工作中挑选出一些事情来完成,这样即使第一件事情没有完成,但是也完成了计划表中别的一些事情,总比时间被浪费好很多。而且借助结构化拖延,可以较少拖延的阻碍,提高效率。

第五,番茄时间管理法和吞青蛙法则。番茄时间管理法是设定一段时间(一般为2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确定自己不被打扰,完全专注的做事情。吞青蛙法则就是找出你一天,一周,一个月或者一年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他们就是你必须吃掉的“三只青蛙”。每天花20%的时间,集中精力,专门对付这“三只青蛙”。所以,如果把原理简化的话,就是说,每天确定最重要的三件事情,用番茄闹钟或者Forest App计时,在计时期间,专心吃掉每日的“青蛙”。

第六,改变计划的检测方式,以结果而非时间来衡量。我是一个规划性很强的人,在曾经的计划中恨不得计划到半小时以内,但是这样让我压力很大,因为无法保证事情都是按照计划上的进行,让我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但是看了鬼脚七的《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这本书后,我学到了一个新的时间管理方式-------角色管理法,即围绕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列出每周要做的3~4件事,然后自由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完成。只要完成了每周所列出来的任务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这样的时间管理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兼顾个人与他人,兼顾生活与工作,方式灵活自由。

第七,社群监督法。确定好自己要完成的事情和终止时间,加入一个同频训练营,同社区的小伙伴们可以一起监督,督促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目前加入了21天运营空间训练营,挑战21天日更打卡。如果不是小伙伴们的鼓励与刺激,我大多数的晚上时间可能就在磨蹭中被白白浪费掉了,而不是乖乖坐下来更文。所以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时间管理如果自己个人缺乏自律性的话,可以加入社群去监督。

以上都是我亲测过比较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如果你有时间管理上的困惑,欢迎留言,我会亲自为你解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