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历史历史有意思哲学之光

关于王阳明,你真的了解吗?(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原文有改动)

2018-09-25  本文已影响3人  河肀山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并召回日本,为他举行了庆功宴。

东乡平八郎

       在那次宴会上,面对与会众人的称赞,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

王阳明

       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余姚。成化十七年(1481),当时的王守仁刚满十岁,便举家搬到了北京。就在这一年,父亲王华中了状元。

       王华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为王守仁请了很多老师。但老师们教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苗头不对,王守仁虽然聪明,却喜欢舞刀弄枪,思维古怪。他写了一首在先生们看来荒谬不经的打油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王华是一个很开明的父亲,他看完此诗后,便问王守仁是否想随他到关外游历,王守仁同意了,这里的关外就是居庸关。

       那首诗的名字叫《蔽月山房》,作者王守仁,时年12岁。这也是他的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这首诗看起来只是一首言辞幼稚的打油诗,但其中却另有奥妙。山和月到底哪个更大,这个十二岁的少年用它独特的思考方式,给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他的这种思维模式,后世有人称之为辩证法。

       居庸关外,年少的王守仁第一次领略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美,感受到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

      于是,他告诉自己的父亲,他要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

       此刻的王华是震惊的,他发现自己此行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紧接着便是对王守仁一顿劈头盖脸的大骂。王守仁第一次精忠报国的壮志还在萌芽中就这样被浇灭了。

       过了一段时间,王守仁又再次找到了父亲。

       这一次,他告诉父亲“我要做圣贤”。

       结果还是一样的,又是一记耳光。

       经过两番折腾,王华彻底对儿子死了心,只希望他赶紧成家,安安分分过完一生。于是便给儿子定了亲,是江西洪都(今南昌)的一位官家小姐。

       在外面混了几年的王守仁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回到了北京,王华看着儿子已经成家,也终于放了心。然而不久之后,他发现儿子还是有种种怪异行为。王守仁总是坐在院子里,盯着竹子发呆,一动不动。问他在干什么,他只说自己在参悟圣人之道。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王华自然不能理解儿子的怪异行为,便要求他一定要考中进士。王守仁也没有反对,重新拿起了四书五经。

       之后弘治六年(1493)和弘治九年(1496),王守仁两次参加会试,都落了榜,铩羽而归。

       两次落榜让王阳明再次思考自己的人生,他第三次找到自己的父亲,告诉他:“我要学习兵法,熟悉韬略,以求报国。”

       王守仁不是说笑,在二十六岁这年,他开始学习兵法和谋略,甚至开始练习武艺,学习齐射。但也没有放弃读书。

       又过了两年,28岁的王守仁参加了第三次会试。这次,他中了榜。

       弘治十四年(1501),王守仁调到了刑部。但是审案之余,他还是没有忘记参道。

       后来又几经波折,王守仁被贬官到了贵州龙场。

       孤身一人,十几年来从未放弃的格物穷理。

       矢志不移,追寻圣贤。

       仗义执言,挺身而出。

       他享受过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知晓了世间百态。

       也经历过困窘潦倒,身处绝境,通明了人生冷暖。

       经受了千锤百炼,早已心如止水,透悟天地。

       在格物穷理的道路上徘徊了十九年的王守仁,终于在他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此一瞬已是永恒。

       他历经千辛万苦,虚度十九年光阴,寻遍天涯海角,却始终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理”。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理”在心中!

       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分?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即人欲。

       这是载入史册的一瞬,几乎所有的史书都用了相同的词语来描述这一瞬——“顿悟”,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王守仁成功了,历史终于承认了他,他的名字将超越所有的帝王,与孔子、孟子、朱子并列,永垂不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