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的铺垫智慧成熟

所有的一切都要从了解自己开始

2017-02-23  本文已影响500人  哲学诗画

在《曙光》一书中,尼采这么说: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我欺骗,要永远对自己真诚,一个人若不了解自己,那就注定不可能会感受到爱与被爱,更不能发现自己,挖掘出自身最大的优点。如若那样,人生的迷失是早晚的事。因此,所有的一切都要从了解自己开始。

这是尼采的认知,那么,在生活中,你真正的了解过自己吗?正视过自己吗?你反省和洞见过自己的错误或带有偏见的认识吗?一起来看下,哲学家尼采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

尼采

1,尊重自己,即便你现在一事无成,也要拿出改变未来的勇气。

提起这点,倒令我想起了一个做销售的业务员,他每次出去跑业务,都穿的很齐整,去客户那里也是底气十足,但实际的情况是他连中午的饭钱有时都没着落,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温饱的边缘,但他依然没有气馁。后来在一次聊天中,他和我说:知道我为什么去客户那底气足吗?因为我一直贯彻着一个理念,不怕你笑话,这个理念就是即便兜里只有一毛钱,也要在心里把自己当作百万富翁,我就是靠这个支撑自己的。听他这么一说,我真的是挺佩服他的勇气的。这个业务员还很年轻,凭借这种精神和勇气,我想他早晚有一天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以上是个小插曲,下面该说重点了。在《瞧,这个人》中,尼采这样评价年轻时的自己,他说:我是第一个知道羞耻的人,我注定要与那些长久之后的虚伪对立。我是一个矛盾的人,虽然现在我不够强大,但我绝不会做一个消极的人,在时月和世事的磨练中,我学会了尊重自己。

从尼采年轻时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当时也是一事无成,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相信现在的他并不代表以后的他,只有尊重自己,做到自知,一直坚持,才能拥有改变现实、创造未来的超人力量。

2,修炼自己的内心,且随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这点先看一个例子,中国的不少人都知道,哲学家罗素在79岁高龄时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别人问他如何做到的,他说这源于他有一颗平常心,他很早就为自己定了一个信念——永远向还可以有所作为的方面发展、努力,正是这个信念让他笔耕不辍,到了晚年还依然创作不断。作为一个著名的哲学家,而且在年龄很大的情况下,他依然可以这样进取,我们(还那么年轻,有激情)有什么理由去逃避或总想着躲进安乐窝呢?

3,深入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人生的兴奋点。

个人觉得,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会懒散、消极,甚至出现空虚、无聊、犯些低级错误等负面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没有发现自身的潜能,人生的兴奋点在你那里并没有被激发、复活。对于这些,尼采告诫我们说:应该适当地把自己置身于逆境或痛苦之中,以便更好更强地提升自己,这种逆境或痛苦对于急需成长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生命的必需。

这里还有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上学时学习成绩很差,后来毕业后做了很多行业,也都没什么突出业绩,但在一次和父亲的聊天中,他发现自己对政治带有敏感且独特的理解和爱好,后来,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政治和国家治理上,找到这个兴奋点后,他的人生仿佛获得了翅膀和超能,他也由此成为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

4,不去刻意寻找那些所谓内涵丰富的事物,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充实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在《快乐的知识》中,尼采给我们展示了充实自己、提升自我的重要性,他说:有些人在面对一件事时,只能从中看到一两样含义,而有的人则会看到很多,并能给这些事物赋予意义和卓有成效的改观,这种人往往胸怀大志,在意志和智慧的作用下,能够带领人们走出迷途和困境。

对于这种情况,普通人认为跟人们的能力差别有关,但尼采觉得,人们并不是从某件事中得到或提取了什么,而是在这件事的牵动或作用下,我们自身从中学到和改观了什么(尼采的话可以理解为,能动性在我们,在于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赋予的意义)。

禅意人生

从以上几点可以得知,我们对社会、人生及外界事物的认识是有所偏差的,我们应该时不时地这样反思下自己,那就是:自己是否做到真正了解自己?是否在完善和充实自己方面做到了用心努力与尝试?是否在改观我们的生活和命运上抓住了那个促进飞升的“天使之翼”?对于认识、了解自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我觉得永远都不过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