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2022-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让日子有糖的滋味
今天听了一节关于与孩子良性沟通的课,针对一个情景,由两人分别扮演母亲和女儿对话。
扮演完后谈感受的时候,那个“女儿”说妈妈表面是表示抱歉,但说了一大堆的理由,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就好像不是大人的问题,而是孩子自己错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联想到自己与儿子的沟通,很多时候我也是喜欢找一大堆的理由,在我的心理好像是把责任推卸掉了,还自以为是的以为儿子理解了。殊不知我完全没有感受到或者说照顾到儿子的感受。即使儿子有时候很气愤的说我不要总把自己放在制高点,那样让人很不舒服。但我总不以为然,有时甚至还觉得委屈,怪儿子不理解自己。
还有那一次,我把自己和儿子的谈话告诉给了一个朋友,朋友说你怎么能那么说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不能那样说呢?现在我是真的理解了。
就在刚刚侄女来电话了,向我述说了一些儿子在她们那实习的表现,最后她总结说她弟弟虽然有一些优点,做起事来也还行,但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要遇到什么不顺利的事,不是积极的去想办法解决或者补救,而是喜欢为自己找一大堆的理由或者借口来。
怎么感觉“现世报”来得这么快呢。我一定要“痛改前非”,并且让儿子也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