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不写就出局17班

5分钟让你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1人  米斯特左脑

最近有一本书刷爆了朋友圈,作者是青年鬼才赫拉利,这本书就是《今日简史》,《今日简史》还没来得及看,不过他的另外两部《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同样值得去读,最近在看《人类简史》,这本书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了解了人类的发展史。

“资本主义”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受到批评,一提到“资本主义”,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压迫,剥削,是人类的噩梦,但《人类简史》这本书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资本主义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模样,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资本主义。

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不可能变的更好,人类的资源不能再生,黄金有限,未来只能维持现状,人们普遍认为财富的总量有限,而且还可能会萎缩,因此当时不论个人、国家还是世界,大家普遍不相信十年之后会产生更多财富。

商业看起来像一场零和游戏,生产确实会获得利润,但是在抢了其他人生产的利润的情况下获得。人们相信世界上的蛋糕始终就是这么大,别人分的多,自己就分的少,人们不相信蛋糕会变大。

在这样的前提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理论衍生出了“资本主义”,他在《国富论》中讲到:如果地主、织工或鞋匠赚得的利润高于养家糊口基本所需,就会雇佣更多助手,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利润,利润越高,能雇佣的助手就越多,由此可见,民间企业的获利正是社会整体财富和繁荣的基础。

亚当斯密让我们认为经济是种双赢的局面,我获利就是你获利,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同时享受这份变大的饼,而且正因为这块饼变大了,你的那块也会跟着变大。人们富有不是因为剥削邻居,而是因为让整块饼变大了,随着饼变大,人人都能收益。

人们把生产所得再次投入生产,利润变得更多,普通人变得越来越富有,变得富有就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生产中去,资本主义由此而来。

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与“财富”有所不同,“资本”指的是投入生产的各种金钱、物品和资源,而财富指的是那些埋在地下或浪费在非生产性活动的金钱、物品和资源。

如果某个掠夺者掠夺了宝藏藏在了自己家里那他就不是资本家,但如果某个辛勤劳动的工人,把收入的一部分拿去投资股票,他就算是个资本主义者。

如果按照资本主义的定义,那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资本家,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拿到的工资除了家用之外,剩余的可能投入到股票、基金之中,就算贷款买了房子也是觉得房子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品,小企业主用利润进货,大企业主用来投资再生产,正是因为我们深信我们的投入在未来会获得更多的回报。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利益开始大于一切。

资本主义辐射到了一个更高的层级,那就是政府,当一个企业或一个政府投资某个科学研究的时候,最先问的问题常常是“这项研究会提高产量和利润吗?”

资本家们越来越注重产量、利润、回报,这会让人们只关注眼前的收益,而忘记收益背后的代价。

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必须由中东进口,而且价格令人咋舌,使用的时候百般珍惜。等到美洲开始有了一片又一片大型甘蔗园,就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糖运抵欧洲。糖价开始下跌,而欧洲对甜食也越来越贪得无厌。

然而,不论种植甘蔗还是提炼蔗糖,都是劳动力密集的工作,不仅工时长,热带阳光猛烈,甘蔗园环境更是疟疾施虐,因此愿意在甘蔗园工作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使用劳工成本昂贵。这些甘蔗园的欧洲主人一方面对市场力量十分敏感,一方面又贪求利润和经济成长,因此,就把脑筋动到了奴隶上。

从16世纪到19世纪,大约1000万非洲努力被运到美洲,其中有大约七成都在甘蔗园里工作。而这样的行径出现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

奴役、剥削、压迫,渐渐成了资本家的代名词,而资本主义国家也被视为吸血鬼一样的看待。

到了19世纪,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并未改善。工业革命让银行家和资本家荷包满满,但却让数百万计的劳工生活落入贫困,由于20世纪中期共产主义的出现,资本主义的贪婪稍微受到控制,然而不平等的情形仍然猖獗,更多的人仍然生活在饥饿和困乏中。

从今天看,人们更爱和平、更关注贫困人口的生活,也更爱做慈善,资本主义已经把这个世界塑造成了资本主义的样子,也只有资本主义能让它继续运行下去。资本主义确实过去犯过一些错误,但今天的市场也确实能让这个世界的蛋糕变得更大,虽然蛋糕永远不可能平均分配,但至少做到了“足够”,未来资本主义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或者被其他主义替代,这都有可能,而会发生什么,这一切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我们唯有等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