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下215——佛儒之别
2017-10-18 本文已影响245人
无住居士
215
原文直解
先生尝言:“佛氏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
请问。
曰:“佛怕父子累,却逃了父子;怕君臣累,却逃了君臣;怕夫妇累,却逃了夫妇。都是为个君臣、父子、夫妇着了相,便须逃避。如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何曾着父子、君臣、夫妇的相?”
【直解】先生曾经说:“佛家宣称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儒家看似着相,其实不着相。”请问这个如何理解?
先生说:“佛家怕为父子之情所累,就逃离父子关系;怕为君臣之义所累,就逃离君臣关系;怕为夫妻之情所累,就逃离夫妻关系。都是因为对君臣、父子、夫妻关系着了相,才需要逃避。而儒家则不然,对于父子关系,以仁来应对;对于君臣关系,以义来应对;对于夫妻关系,以别来应对。这样哪还有什么着相?”
笔记
佛家对待事物的方法是出离。儒家对待事物的方法是郑重应对,物来顺应,廓然大公。佛家是一种静态的处理方式,儒家是一种动态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