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体会十六:特级教师的教与学
———《岁月如歌》学习体会十六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54406/ea5e93400d9b983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54406/a069e6fd1eefc77b.jpg)
今天是参加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156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岁月如歌》的第15节《意外的惊喜,清醒的定位》,在这一节里,于漪老师讲述了自己被评为特级教师,面对压力,积极进取的故事。
1978年,在报纸上看到北京评出小学特级教师的喜讯,深为教师工作受到尊重与鼓励而高兴。特级教师当时是在多少万教师中挑选出来的,少而又少,故而从未与自己联系起来,没有一点儿非分之想。
一天,突然接到区里通知,区委高书记要到学校来,接我去开会,说我被评上特级教师了,举行仪式,颁发证书。首批评特级教师,没有自己本人申报的手续,我全然无知,如大的荣誉意外地落在自己的头上,我又惊又喜,兴奋不已。
兴奋的同时,我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凭什么天上掉下这么大的馅饼给我,对我特别青睐?间接原因可能是“文革”前公开课上得多,有一点小影响,就是在“文革”中,我任教语文,有时也要上一点公开的研究性的课。直接原因正好是带七七届年级,遇上恢复高考,取得了优秀成绩,家长满意,学生高兴。年级组老师团结奋斗,被评上市的先进教育集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1977年10月19日直播教学《海燕》一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特级教师在德、才、识、能诸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要成为师德表率、教学专家、育人榜样,对我来说,需要竭尽全力,努力登攀才能逐步缩短差距。我下了这样的决心:一切从零开始,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追求卓越,努力缩短“实”与“名”的距离,向名副其实的目标奋然前行,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辜负学生,家长、社会的期望。
首先是压力问题。当时压力最大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开课,二是总结教学经验,三是报纸杂志的索稿。评上特级教师以后,来自本区的、全市的,以及全国各地的教师络不绝,几乎每堂课都有人听,前后上了近200节的公开课。不仅让听课,还要和听课老师说课,介绍体会,教案作文批改等全部公开,压力很大。二是要求总结教学经验,出一本书。三是语文报刊不断索稿,有时催稿甚急,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这种通迫,实际上也是一种培养,锻炼养思维,锻炼文字的基本功。
面对种种压力,如何支撑?我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读书要会读,如果终日读书,学而不思,其实算不得读书,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即使时间零碎,日积月累,真才实学也必大有增进。我常这样要求自己:1、重要的理论反复学。力求正确理解,学能深入,用能浅出。2、紧扣一点深入学。3、拓开视野广泛学。学习之乐,其乐无穷。
这个学期我也一直不停地读书学习,但收效甚微。读了这一节,我幡然醒悟:学而不思、思而不深,每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
勇于实践与勤于学习同等重要。教育事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事业,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触摸到育人的规律,才能有真切的体会。许多认识、不少教育观点乃至理论,拿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立刻能辦别真伪,区分利弊得失。实践出真知,是有相当道理的。
回顾与反思是必修的功课之一。课前孜孜不倦地钴研教材,虚心学习和借鉴别人创造的有益经验十分重要,而及时并持之以恒地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也至为重要。
从于漪老师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及时反思是于漪老师获得成功的法宝。世上没有天生的教育家,名家和常人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后天的勤奋才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我们都能像于漪老师那样勤奋,那样执着,不想成名家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