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阅读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阅读

你未读过的书,你打开前已读过的书(附部分书单)

2016-11-22  本文已影响2226人  旧诗行

叔本华说过: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所以今儿总结的三本书也是与读书有关,最喜欢的还是经典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与作笔记的方法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就能在阅读中变得简单起来,最直接的就是更容易阅读,更容易作笔记。这次就不用以前的方式总结书单了,换作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来写更便于没有看过这些书的伙伴更形象的了解。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一:《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日)奥野宣之  江西人民出版社

【63】161121 读书笔记 《如何阅读一本书》(日)奥野宣之  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作者共写了5个章节,并依次介绍了选书、购书、写笔记、重读笔记和活用笔记的方法。笔记不只是摘抄和剪报的平台,也是有效管理自己读书生活的工具,养成作笔记的习惯后,再在电脑上建立笔记的检索机制,便能自我监督,掌握读书进度。'

1.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依次的小方法就是:列出购书清单,指名购买,做记号,写读书笔记,制作检索标签制作索引。

2.将笔记一体化的方法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可以粘贴有用信息。

二,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购书清单中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列清单、书店确认、直到购买。

〇“指名购买的好处:a 想读书,但还没决定好读什么。b 寻找某一特定领域系列或作者的书。c 想读某本特定的书。”

收集信息,把日常自己感兴趣的记录写下来,或看一篇好作者文章就会了解这个作者,一部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在自己的读书领域逐渐扩张,最后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

比如自己最近对广告类书籍感兴趣就选择了台湾广告天后李欣频的书,然后又选择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和《奥格威谈广告》并了解了他的其他两本书籍,又查了一些其他广告大师的作品。

在李欣频书中看到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一段关于读书的段落,自己非常喜欢这段话,那么自己就会去了解这位以前没有看过他作品的意大利作家,想着之后阅读他的作品。这就是知识体系中一张无形的网,任何时候都能收集到不同的信息,对自己选书多了一个选择。

注: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小方法,摘抄+评论笔记。就是作者的话用〇圆圈标注,自己作的笔记整理用五角星符号标注。

让清单和笔记本联动起来:

〇“日常记录或报纸、购书清单、读书、重读笔记或剪报。”

多看读书随笔,很多作家的随笔很好,如蒙田的《蒙田随笔》,培根的《培根随笔》而书中他们都谈到关于“读书”的文章。这两本随笔是经过四百多年沉淀下来的经典,值得去阅读。

另一个方法就是读报,看书评。而我们收集信息的方法可以在网络上了解书籍,去书店选择书籍,他人推荐书籍等等。

三,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的财富

读书和记录这两点,要坚持去写笔记才能有用。

“摘抄+感想”,从简从速,找到文章中的精髓,也就是能明确找到主旨,作笔记用简明扼要的形式,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如实记录自己理解到的点,哪怕是一个观点,一句话也是重要的。

〇“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写在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可以只是一句话。”

读书和写作都是私人的事儿,也就是如实整理自己感受和想法的一个过程,不要被作者和以往读过的书所牵制,最重要的是自己有话可说,用自己的语言把理解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作笔记的方法:“通读——重读——标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把纸质类型的书签分别写上“通读,重读和标记”几个字就行了,用书签的好处就是边读边写方便阅读。一般自己读书用一个书签就行了,其他需要单独查资料的地方就用红笔画出来,要么就折一下做个记号。这样也不容易在读书的时候分心,之后在统一记录就好。

巧用标记区分对象:“普通直线——波浪线——圆圈”

这个小方法平时自己也会用到,不同的符号代表勾画的内容在自己心里重要程度和区分方法。

贴笔记:“剪报式读书笔记。”

就是把:“书腰、信息卡片、书签、其他有关的东西”都贴在笔记本上,看个人喜欢的内容和物件都可以贴。

【63】161121 读书笔记 《如何阅读一本书》(日)奥野宣之  江西人民出版社【读书笔记,学习】

注:63是序号,自己作笔记的那本书,161121 是在2016年11月21日在笔记本上做好的笔记,然后是书名、作者和出版社。后面一个是关键字,我标注的是这本书属于什么类型。这项可用可不用。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书名、作者、出版社,这3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就好。

四,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学以致用——积极输出——定时重读笔记”

1.想要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

这个方法比重读原著来的快,因为随着我们的阅读量增加,不可能在把以前读过的书再每一本细读,如果笔记做的比较认真,那么重读笔记,就能快读了解到自己是否要阅读原著,还是选择其中重要的章节来阅读。

2.想回忆更多,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

在看书的时候就会标注重点段落,用直线,波浪线,圆圈的方法分别标示客观重要的,很重要的,关键词句。我自己另外还喜欢用其他符号,如三角形,倒三角,括号等等,这些标示符号在心里都有不同代表的意思。

3.想要从头开始看书,重读原书

自己很有兴趣,很喜欢的类型就会重读原书,而且再次重读的时候会发现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再翻看以前记录的笔记就有个对比,检视自己的阅读是否进步。有时候重读的时候还会发现以前的记录的笔记也挺有趣的。

在笔记本上写好笔记和书评,在书面上贴上明显的标签。

1.在笔记本上制作检索标签。

“在扉页写好书名,再在对应书页的边缘图上小色块;或直接贴上纸胶带当作标签正对我、书名那一行。”

这个方法在企业三阶段培训中用到过,因为在笔记本上记录内容特别多,想要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就直接在对应书名地方翻到相应色块,要么就是翻贴在笔记本上的书签,那是提前裁成同样大小的小纸条,在纸条上写好小标题,再用固体胶粘在笔记本上方的或者右边的。

五,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奥野宣之写下的19个小技巧,通过这样的小方法和介绍,会让读书变得更有趣。换言之我们的读书习惯各有不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和作笔记就好,不用刻意都学习作者介绍的方法。

适合自己的读书和写笔记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因为有趣才会持续输入与输出。

《深阅读》斋藤孝

二、《深阅读》(日)斋藤孝   江西人民出版社

【64】161122《深阅读》(日)斋藤孝  江西人民出版社 【读书,笔记,学习】

本书5个章节,我觉得前半部分粗略阅读就好,介绍的是一些关于读书的方法和意义,后半部分介绍一些实用方法,看后半部分更有趣。

〇“读书的伟大妙趣,正在于把原本只是排砌成行的文字,在脑海里逐渐变为影像和声音。”

看电影前阅读原著,比如喜欢的华人作家严歌苓,她的很多作品都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张艺谋拍的电影《归来》就是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阅读原著小说就会觉得文字世界更有趣,很多细节会在大脑里成为影像,会更加深入了解到主人公陆焉识的时代背景,也会更加理解冯婉喻对陆焉识的专一爱情。

〇顺藤摸瓜寻找“下一本书”,书之间相互关联,就像蜘蛛网一样,形成一个结实而又庞大的知识网。

寻找书有很多方法,自己喜欢的类型,寻找同类型,再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或者收集生活日常有关的信息。网络购书,书店选书,看书评,看作者随笔。阅读某本书中,作者都会推荐一些书籍,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作品和作家。这些都可以作为选书的参考。

〇为何要阅读“天才的一生”,天才的人生能提供很多启迪,接触“异能者”的机会,当作自己的榜样。

为什么都说阅读经典呢?都知道经典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好书,长期阅读好书,自然有不一样的精神世界。尼采说,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其实也可以理解成当今畅销书横行,这些畅销书就是面向大众的书。所以逐渐积累阅读量,选择喜欢的书,逐步向经典书籍靠近,向好作家致敬,把他们当作榜样来学习。

〇“没理由不利用'书评',行家推荐的书很少令人失望,不要轻视报刊企划,有没有参考网络书店的'评价'。”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阅读习惯和作笔记的方式。在选书、购书、写书评一系列过程中都会发掘一些好的方法,找到自己满意的书籍,按照自己的兴趣阅读,按照习惯的方式去整理笔记。

我觉得先是阅读过一定量的作品之后,再选择实用型书籍,因为一定量的输入之后,会形成个人的阅读习惯,或多或少了解一些相关书籍,这个时候再选择实用书籍的参考,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还提过阅读经典的方法,书架的方法,“一天一本”最简单的方法等等。

最后在作者书中提到的作家和作品中选择自己一些喜欢的类型,如下:

《论语》孔子、《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约翰·克里斯多夫》罗曼·罗兰、《千禧年》斯蒂格·拉森 三部曲、《成为小说家!》中条省平、《圣经故事》赛珍珠、《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关于读书》叔本华。

尼采、伯特兰·罗素、马克思·韦伯、大宰治、芥川龙之介、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维克多·雨果、托尔斯泰、柏拉图。

书中提到很多作品和作者,大概推荐的书单有70本,作者有25位左右,没有细细数过,只是例举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和作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三:《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商务印书馆

阅读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

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阅读的层次、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

这本书买了几年了,经典书籍,书中很多方法以及详细的阅读习惯,内容丰富。正是因为经典,反而变得无话可说。如果只买一本有关“读书”方法类书籍,那这本书是首选。

以上三本书籍,自己最喜欢的也是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如果看书的人不太喜欢这么多密密麻麻的丰富内容,那么《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和《深阅读》可以翻翻看,内容偏少。

读书笔记

后记:

以往习惯用键盘敲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因为方便,用时少。这次用手写读书笔记,差不多一篇读书笔记得一个小时,时间上是3:1的对比,还是写了6页。但是在笔记本上记录笔记的一个好处就是记忆深刻,有停留的时间让自己思考。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上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方法,可以借鉴。其实看过书之后发现很多方法都是我们自己用过的,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记录就好了。

我一般选择:2个笔记本、黑红各一支中性笔、铅笔一支、小贴本、可粘贴的标签、纸质书签和其他类型书签、夹子固定书。

有这样简单的工具也就方便在书中作标记,在笔记本上写内容了。笔记本选择纸质很好的,钢笔选择派克和英雄都不错。如果长期作笔记,可一次多买同类型笔记本,这样看着也统一正规,得力和日本国誉螺旋装订本都挺实用,价格也实惠。

记录日记推荐一款日本MIDORI,3年、5年、10年连用,选择的原因是在相同一页显示去年、今年、明年同一天的记录,这点很有趣。价格298. 促进自己写日记的乐趣。

关于读书和作笔记,最终还是要持续看和写才会有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