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华
中秋节又到了,记得小时候最盼望到来的节日里中秋全是很喜欢的一个节日了。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孩子又多,没有多少零食可以吃,那时候也没多少零花钱,过年的零花钱都花在学习用具上,但毕竟是小孩子,爱吃糖果。每年中秋节妈妈都会买很多种类的水果,我想这应该是孩童时代吃得最多种类的水果了。有些一年当中才吃这一次,像柚子,所以相当的珍贵和珍惜。因为没有钱买太多的水果,有些则是一些野生摘来的,例如油柑,或许在有些地方没有这种的。总共加起来水果种类也是很多了。除了水果,其实还有月饼和月糕,月饼并不像今天种类繁多,那时更多的只是绿豆馅和冬瓜馅的,冬瓜太甜,所以一般我们选择绿豆馅的,但往往绿豆馅的不耐储存,天气不好的话没过几天就会坏掉。以前一般都是家庭作坊,正因为如此,那些店铺就赶在中秋前几天做,那时候他们一家人都忙于做月饼,月糕,那一阵子,整条街都能闻到从月饼作坊漂出的浓浓的月饼香,小孩子极度巴望着中秋快点来。除了妈妈买的月饼和水果,偶尔还有亲朋好友送来的糖果礼物,这更是另我们期待的了。潮汕地区每逢中秋节除了赏月还要祭拜月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嫦娥,向她祈福,保佑平安。潮汕地区信奉神明,认为提前吃供品是对神明的不敬,只有等祭拜完了才能吃那些。因为妈妈的严厉要求我们都只能等着祭拜完,但那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这也让我们空出时间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玩。
当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奉献给月娘。妇女们“拜月娘”,男人们便约上几位好友,到阳台上或登上高处,摆上工夫茶具,煮水冲茶,一边品茗,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小孩就到处跑。以前中秋节卖的灯笼都非常简单,把一根蜡烛点燃放进一个纸糊的灯笼中间,再把手柄提起来,就可以看到美丽的灯笼了。和同伴一人拿着一个灯笼走街串巷,比较各家各户折的中秋金纸,有时候有剩的零钱可以再买些荧光棒卷成手镯样套在手腕上。那些也是显示你们很不一样的标志,走在街上可以收获别人艳羡的目光,内心获得极大的满足。
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把竹子劈成竹篾,扎成了面盆大小的骨架,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地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下到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但是大多数是男孩子们喜欢做,女孩子较少参与这些。
拜月后,小孩们也玩得差不多都回家了,一家人在自家庭院里闲笑,吃糕饼,喝工夫茶,赏月谈天,心旷神怡。此时,大人们总喜欢给孩子们讲述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相传,月亮上隐隐约约的影子是位樵夫在砍一棵桂树。樵夫名叫吴刚,他醉心于仙道,却不肯专心学习,激怒了天帝,将其禁在月宫,命他每日砍伐桂树。如果把镜子放在盛着水的脸盆里,还可以看到吴刚在伐树。那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几分可信几分不可信,几个孩子说着就火急火燎拿着脸盆和镜子比赛谁先找到吴刚。可是看了倒映在镜子里的月亮很久,觉得好像有一个人又好像没有。可是那时大家都不肯服输一个劲儿的说自己看到人了。大人们只是在一旁偷着乐。那时还弄得我们一脸茫然。
当我们逐渐长大,偶尔想起年少时做的那些事只当是年少无知,却也感叹岁月不饶人,把我们的童年悄悄带走了。有的也只是那些年做傻事的记忆,却也再不能回到当初那个简单没有烦恼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