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的那份情愫
《我们仨》的那份情愫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看到床头边放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不由自主的想起这句经典语录。
读《我们仨》还是听369读书平台,不知是朗读者那幽幽淡淡的声音吸引了我,还是杨绛先生笔下那平淡朴实的故事感动了我。于是在听完录音朗读后,又忍不住上网买了原著,合着录音边听边看,继续享受那幽婉的语调和铅字的厚重。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这本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痛定之后,只剩下满纸洞彻生死的达观…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两人一生相濡以沫,一家三口和谐幸福。她被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而她却在短短的一年内失去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这是人生最大的痛。《我们仨》成了她的回忆录,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
该书共有三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简单而又快乐的三口之家,一个充满着书香门第的诗书生活。他们一路走过,相扶相伴,其乐融融。虽然,他们仨最终“走散了”,留下杨绛先生一个人。但在她90岁之后写下这本书时,却看不到让人悲痛欲绝的词句,也听不到让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她活在回忆中,如此地安静,如此地甜美。那是一种经过岁月沧桑的洗礼,用大爱无言、荣辱不惊的情怀支撑着、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不露声色地对丈夫、对女儿的思念。正如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这样评论: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在《我们仨》里,先生写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还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相聚”……字字句句平淡无奇,却透露出真切相敬的情感,单纯朴素与世无争的书香生活,无不令人感动和敬慕。
但也道出了《我们仨》几十年的风雨路程。生前他们仨相濡以沫,分别后独自一人的先生却孤苦、简单。特别是钱瑗先去后,对于杨绛先生这样不喑厨事,专做学问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起居更是简单、不容易。但杨绛先生在书中却用娓娓道来的诉说写到,“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
从头至尾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呼唤,没有悲悲凄凄的痛苦呻吟。虽然在寻觅她的家,却以她的幸福和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默默地弥漫在字里行间,令人读来无不动容。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和相濡以沫的如亲情般的爱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她用文字回忆一家三口的点点滴滴。虽然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虽然亲人、爱人先自己而去,虽然在这个无法称之为家的寓所独自生活,但先生还是在笔下寻到一点慰藉。用她那柔弱的身板决然而坚强的支撑起那个家,直到2016年5月25 活到105岁,安详而平静的去了。
我想杨绛先生回忆《我们仨》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仨是尺码相同的人,三个人一同走出了幸福的历程。虽然先后相继离开,但相爱、相敬、相知永在!
《我们仨》的那份情愫